聲納可能並非海洋哺乳動物擱淺的罪魁禍首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觀點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近年來,美國海軍因涉及聲納的訓練演習而受到抨擊,鯨魚愛好者指責聲納震聾了海洋哺乳動物,並在某些情況下,透過擾亂它們的交流和使其迷失方向而導致它們死亡。 新的研究表明,聲納確實會導致聽力損失,但僅當它非常響亮且非常接近時才會如此。

關於聲納訓練和擱淺之間聯絡的傳聞證據比比皆是。 例如,在 2005 年夏季,華盛頓州普吉特海灣的一群鯨魚顯然迷路並衝上岸,此前曾進行過海軍訓練。 但直到現在,還沒有人測試過潛艇“砰砰”聲對海洋哺乳動物的實際影響。

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學家阿蘭·穆尼和他的同事在生物學快報中報告說,他們將一隻頭部綁著腦電圖 (EEG) 的寬吻海豚暴露於來自同一普吉特海灣演習的聲納聲音錄音帶——兩分鐘內 15 次聲納“砰砰”聲——並測量了他的反應。

他們的發現:如果聲音達到最大音量(203 分貝或更高)並在相對靠近他在夏威夷海岸附近的開放太平洋圍欄處釋放,他們可能會暫時震聾海豚鮑里斯。

穆尼說:“我們必須反覆讓他暴露在非常響亮的聲音中,”他指出鮑里斯的聽力在大約 20 分鐘左右恢復。“動物必須相對靠近聲納源,相當於距離海軍艦艇 40 米[131 英尺]。”

穆尼說,即使海豚和鯨魚因暫時性聽力喪失而迷路,也不清楚聲納究竟是如何導致它們擱淺的。“即使我們知道它們對聲音的反應,它也不能很好地解釋為什麼它們最終會擱淺在海灘上,”他說。“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真正知道答案。”

這種聲納引起的擱淺可能發生在相對罕見的特殊聲學環境中,例如當海洋的水下地形允許強烈的回聲,或者水況不利於聲音像正常情況下那樣隨距離減弱時。 “沒有人知道喙鯨能聽到什麼,”穆尼說。“也許它們對聲音異常敏感。”

其他研究表明,由於海洋中日益嚴重的噪音汙染,一些鯨魚的聽力範圍已從 1940 年的 1,000 英里(1600 公里)縮小到今天的僅 100 英里(160 公里)。美國海軍在其自身的環境評估中也承認,其聲納使用可能會永久性損害鯨魚。

新的實驗資料將使那些決定水下適當噪音水平的機構(如國家海洋漁業局)更好地瞭解什麼可能有助於避免此類情況。 “它告訴我們,這些聲音確實必須相對響亮,而且動物必須靠近,這為緩解這種情況留下了很大的空間,”穆尼說。“應該相對容易避免問題。”

圖片來源:A. Moone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