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敦促中國農民更好地使用化肥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持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近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在推動氮肥的使用,以儘可能多地從農田中獲取糧食,部分原因是為了避免過去的饑荒。 當然,過度使用氮肥會導致空氣汙染和海洋死亡區——以及,自相矛盾的是,土壤肥力下降。

現在,新的研究表明,透過僅使用典型用量的三分之一——目前高達每公頃600公斤——農民可以獲得相同甚至更好的玉米、水稻和小麥(主要糧食作物)產量。 中國農業大學(北京)的鞠曉堂及其同事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撰文指出,關鍵是將肥料施用於幼苗,而不是在種植時將其新增到土壤中。

即使減少了肥料用量,鞠曉堂和他的團隊每公頃仍然生產了8,270公斤水稻,而目前實踐中施用更多肥料的產量為每公頃8,012公斤。 即使肥料用量減少了2.5倍,他們每公頃也多生產了近300公斤小麥。 作者指出,這種新方法既更便宜,又能防止汙染,同時保持相同的產量,從而幫助養活超過10億人口。

然而,將研究轉化為實踐可能並非易事:挑戰在於改革數百萬農民的耕作習慣,他們一直被教導說更多的化肥意味著更多的糧食。

研究人員寫道:“說服農民限制化肥投入是困難的,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仍然堅持傳統觀點,認為施用更多化肥會獲得更高的作物產量。” 但是,“只有減少氮肥投入才能逐步恢復退化的環境。”

圖片來源:©iStockphoto.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