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時復甦可能預示著較低智商的較高風險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根據今天線上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新分析,需要呼吸支援(無論是吸氧還是胸部按壓)的新生兒,即使他們沒有表現出腦部疾病或損傷的跡象,到八歲時也更有可能智商較低。剛出生時沒有立即開始呼吸或心率過低的嬰兒通常會接受某種形式的復甦,以確保生存和足夠的氧氣流向大腦,以防止永久性損傷。

這項新發現是基於對1991年至1992年間在英國出生的5,800多名嬰兒的醫療記錄的回顧。來自布里斯托爾南米德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的研究人員發現,出生時接受復甦但未表現出新生兒認知障礙症狀的嬰兒,其智商低(80或以下)的絕對風險為9.8%,而不需要或未接受復甦的基線組的風險為6.5%。那些接受復甦並仍被診斷出患有腦病(腦部疾病)的嬰兒,到八歲時智商低的絕對風險為23%。

作者認為,出生時更細微的腦損傷跡象(由需要復甦或由額外氧氣引起所表明)可能要到兒童時期晚些時候才會顯現出來。研究人員寫道:“出生前或出生期間的生理損害可能會損害大腦中對特定認知功能至關重要的區域。”他們引用了其他研究,這些研究表明,剛出生後需要復甦的兒童在語言測試中的表現較差,這表明前額葉皮層(大腦中處理更高階和抽象思維的區域)可能因缺氧而受到損害。

科學家們表示,他們未控制的其他幾個因素可能是導致智商較低的原因,包括懷孕期間的孕婦行為(即吸菸或飲酒)或使用100%的氧氣進行復蘇,這種做法雖然在研究時是標準的,但已被逐步淘汰。2004年《柳葉刀》研究指出,普通空氣(約含20%的氧氣)對嬰兒更好,而純氧應僅用作備用,因為其高濃度的自由基會損害細胞。 

圖片由serf透過Flickr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