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火山是大規模物種滅絕源頭的新證據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古生物學家發現了更確鑿的證據,表明火山很可能引發了約2.6億年前中二疊紀瓜達盧普世的大規模物種滅絕

之前的研究已經指出,火山可能是大規模物種滅絕的潛在誘因,例如可能引發隨後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地球上多達70%的物種消失)的西伯利亞暗色巖。但是,這項今天線上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新研究的作者指出,火山活動與物種滅絕之間的聯絡一直難以證實。

論文報告稱,在中國西南地區的峨眉山省的一個地點,在古老淺海海底的沉積層之間發現了一個明顯的火山岩層。對火山岩層正上方(即之後)的沉積岩中的化石分析表明,海洋生物(主要是藻類和有孔蟲)的數量和型別發生了急劇變化。

利茲大學古生物學教授、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保羅·威格納爾在一份宣告中說:“我們在化石記錄中清楚地看到的海洋生物的突然滅絕,將巨大的火山爆發與全球環境災難緊密聯絡起來。”

大型火山事件如何如此劇烈地改變環境?威格納爾解釋說,大量熔岩(超過31萬立方英里——或50萬立方公里)湧入淺海會產生像“往炸薯條[法式炸薯條]鍋裡倒水”的大規模版本那樣的爆炸。爆炸會將大量的二氧化硫拋入平流層,造成雲層形成、降溫和酸雨,對許多海洋生物造成致命打擊。

在古生代末期的二疊紀(2.99億至2.51億年前),地球上大部分陸地仍然聯合在盤古大陸,兩棲動物和初龍類(原始恐龍)在陸地上漫遊,而頭足類動物和有孔蟲則遍佈水域。

來自熔岩流的玄武岩影像顯示了噴發的起泡和富含氣體的程度,圖片由科學/AAAS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