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鶇快速識別反覆出現的人類入侵者

加入我們科學愛好者的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並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人們可能很難區分一隻尖叫的鳥和另一隻鳥。另一方面,嘲鶇很快就能學會注意哪些人類。

“嘲鶇當然不會將所有人類都視為平等的,” 道格·萊維,本週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在一份宣告中說。

北美嘲鶇(Mimus polyglottos)能多快開始識別特定的人?只需要在幾天內進行兩次30秒的暴露。

在萊維的實驗中,學生志願者每天在繁忙的佛羅里達大學校園觸控鳥巢一次,持續四天。第二天之後,鳥類開始越來越早地發出警報叫聲和進行攻擊性飛行,甚至像希區柯克式一樣俯衝下來,掠過入侵者的頭部。然而,在第五天,當另一個人接近鳥巢時,鳥類的反應又回到了原點。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嘲鶇“迅速學會評估不同人類構成的威脅程度,並做出相應的反應。”科學家指出,這可能解釋了為什麼嘲鶇和其他一些物種很好地適應了城市環境。

防禦模式可能既危險又耗費能量,因此,對於頻繁的路人過度反應或反應不足,在城市環境中將是一個明顯的劣勢。 

萊維解釋說,沒有理由相信嘲鶇特別能與人類協調一致。“嘲鶇和人類共同生活的時間還不夠長,不足以發生這種情況,”他說。相反,這項研究表明,它們普遍關注細節,這可能會讓許多人感到驚訝,這些人一直認為烏鴉、渡鴉和鸚鵡擁有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鳥類大腦。
佛羅里達大學校園中蓬鬆的嘲鶇圖片,由Louis Guillette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