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土星最大的衛星泰坦星,其大氣層和地表巨大的液態池中都存在著令人好奇的豐富甲烷。 與火星一樣,泰坦星上存在這種相對壽命較短的化合物,引發了關於其起源的問題。(甲烷主要來自地球上的生物過程,但其他天體可能具有不同的碳氫化合物主要來源,例如地下地質活動——泰坦星似乎不太可能維持生命。)
來自美國宇航局卡西尼任務的衛星資料繼續為揭示泰坦星甲烷迴圈的運作方式提供線索。《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的一篇新論文詳細介紹了卡西尼號的最新發現,包括極地附近龐大的碳氫化合物(甲烷和乙烷)湖泊系統,這些湖泊似乎由暴風雲的季節性降水補充。 其中一個湖泊,其發現於去年夏天宣佈,其表面積與安大略湖相當。
這種巨大供應的最終來源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在地質時間尺度上,泰坦星的甲烷應該被光化學反應破壞,因此一定有某種東西在補充它。(密歇根大學安阿堡分校的行星科學家蘇希爾·K·阿特雷亞在2007年《大眾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討論了一些可能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過程,包括地質過程和生物過程。) 可能有大量的物質從泰坦星表面噴出,可能指向與地下水海洋發生的化學反應。
泰坦星及其朦朧大氣層的照片:NASA/JPL/太空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