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如果我們找到一種清潔、豐富的資源,可以滿足世界能源需求的大部分,那會怎麼樣?為了獲得它,我們願意走多遠?
這是新的科幻電影《月球》提出的問題——既有道德意義,也有後勤意義——該片由鄧肯·瓊斯(音樂家大衛·鮑伊的兒子)執導,本週在紐約市和洛杉磯上映。
這部電影的主角——基本上也是唯一一個出現在鏡頭中的角色——是山姆·貝爾(由山姆·洛克威爾飾演),他即將結束一份為期三年的合同,在月球基地工作,該基地致力於開採氦3,供地球使用。在不久的將來,氦3(一種常見元素的輕同位素)的核聚變提供了世界能源的70%,而像月球遠端的薩朗這樣的基地則為反應堆提供燃料。(實際上,任何型別的用於能源生產的有效聚變都被證明是難以捉摸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專案最近遇到了挫折。)
他在月球工業基地的唯一夥伴是一臺類似HAL的機器,一個智慧但明顯非人形的機器人,名叫格蒂(由凱文·史派西配音)。撇開貝爾的孤獨困境不談,如果清潔燃料的相對近距離來源是真實存在的,那麼這個前景將非常吸引人。
事實證明,這部電影描繪的願景與一些研究人員所描述的強大(即使極其困難)的解決我們能源困境的方案非常接近。
傑拉爾德·庫爾辛斯基,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核工程師兼聚變技術研究所所長,幾十年來一直在研究開採月球氦3的可能性。他與阿波羅17號宇航員哈里森·施密特一起,是該概念最著名的倡導者之一。(施密特在2004年為《大眾機械》撰寫了一篇文章,描述了一種類似於貝爾在薩朗管理的收割作業。)
庫爾辛斯基說,月球表面應該確實富含這種同位素,它存在於太陽風中,即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流。由於地球的大氣層和磁場在很大程度上偏轉了太陽風的大部分衝擊,因此地球上這種同位素非常稀少,但月球的保護要少得多。“唯一靠近太陽且既沒有大氣層也沒有磁場的東西就是月球,”庫爾辛斯基說。來自阿波羅計劃的樣本顯示,與地球上可用的少量氦3相比,月球上的氦3含量更高。庫爾辛斯基估計,月球地殼最外層嵌入了100萬公噸的氦3。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被證明是非常有價值的核燃料——庫爾辛斯基說,如果聚變過程能夠完善,僅40公噸就能為美國供電一整年。也許更重要的是,這種同位素本身不具有放射性,其聚變產物將比當今裂變工廠產生的核廢料清潔得多。
但是,這種清潔能源研究的聖盃,即將氦3原子融合在一起以產生普通氦4和高能質子,絕非易事。“自然就是這樣,”庫爾辛斯基說,“它使這種反應非常困難。”威斯康星大學校園有一個消耗氦3的小型反應堆,但庫爾辛斯基指出,在能量平衡表上實現盈虧平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就是說,反應堆消耗的能量遠遠多於其產生的能量。
這種差距足以導致一些懷疑論者完全放棄這項提議。在2007年為《物理世界》撰寫的一篇文章中,牛津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弗蘭克·克洛斯駁斥了氦3與氦3的“清潔”聚變,認為其速度緩慢且需要過高的溫度。最重要的是,他說,對月球同位素儲量的估計純粹是假設性的。“在我看來,月球氦3的故事,”克洛斯寫道,“簡直是無稽之談。”
電影《月球》中,月球車照片(上圖)和山姆·貝爾(山姆·洛克威爾飾)在氦3採礦基地駕駛月球車照片(下圖):索尼經典電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