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儘管全球經濟放緩,但根據石油公司英國石油公司 (BP) 的能源使用資料,二氧化碳排放量在 2007 年繼續上升,躍升至 84.7 億公噸,這種最常見的溫室氣體是導致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比去年總排放量高出 2.9%。領頭羊是:美國(上升近 2%,達到 15.8 億公噸)和中國(上升超過 7%,達到 18 億公噸)。
這些資料甚至超過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 最壞情況的預測,該委員會去年警告稱,除非減少汙染,否則全球平均氣溫可能會上升 4 到 11 華氏度(2 到 6 攝氏度)。
這樣的氣溫上升可能會導致一系列不良影響,其中包括:全球範圍內冰蓋的大量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並影響供水,尤其是在亞洲)以及天氣模式的變化。
目前,發展中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球一半以上,其中中國和印度領先。
但這一統計資料因以下事實而有所緩和:中國排放量中約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是為發達國家製造業生產造成的。另一方面,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格雷格·馬蘭德表示,這項研究可能低估了中國排放量高達 20%。
儘管國際社會努力達成《京都議定書》協議以限制溫室氣體汙染,但本十年排放量的增長速度卻是之前的四倍。大氣中二氧化碳 (CO2) 濃度目前為百萬分之 383 (ppm),比 2006 年增加了 2 ppm 以上——這種增長率在整個 2000 年代都保持一致,幾乎是 1970 年代增長率的兩倍。
根據分析國家資料的澳大利亞組織全球碳專案的資料,除了化石燃料燃燒造成的二氧化碳水平上升外,砍伐森林還向大氣中增加了 15 億公噸二氧化碳。
全球碳專案執行主任佩普·卡納德爾表示:“在國際社會為應對氣候變化進行密集發展這十年期間,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大氣累積量的加速增長都是前所未有的,最令人震驚。”
圖片來源:istockphoto.com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