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深入世界水日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世界水日快樂!今天是第16個年度聯合國贊助的水資源意識日。今年的主題“共享水資源,共享機遇”旨在提升人們對所有跨越或創造國際邊界的淡水水體(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共有263個)的瞭解。這些水體可能包括常見的河流和湖泊,以及許多人賴以飲用的地下含水層。雖然 H20 覆蓋了地球表面 70% 以上的面積,但地表水中只有約 0.3% 存在於河流和湖泊中,而地下含水層僅佔地球水資源的約 1.6%。

據聯合國稱,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與其他國家共享的流域,但只有 16 個國家(芬蘭、德國、匈牙利、伊拉克、約旦、黎巴嫩、阿拉伯利比亞民眾國、奈米比亞、荷蘭、挪威、葡萄牙、卡達、南非、瑞典、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和烏茲別克)簽署了該組織的《國際水道非航行使用公約》(一項確保各國不壟斷或損害共享水資源的協議)。根據聯合國的決定,該協議至少要等到 35 個國家正式加入後才能獲得批准。但一些人認為,早在 1971 年就開始討論的這項公約,未能充分涵蓋新的環境問題,也沒有構建足夠強大的法律結構來解決潛在的衝突。不過,就水資源的使用和保護進行談判並非新鮮事。人們制定國際水條約已有 4500 多年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 年左右,兩個蘇美爾城邦就底格里斯河爭吵不休)。

今天也是在土耳其伊斯坦布林舉行的第五屆世界水論壇的最後一天,該論壇由國際非營利組織世界水理事會組織並每三年舉辦一次。在論壇籌備期間,聯合國上週釋出了第三份《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雖然分析發現增加清潔飲用水的供應前景光明,但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全球水資源“形勢令人難以容忍……在認識到水在提供食物、能源、衛生、救災、環境可持續性和其他惠益方面的關鍵作用方面,普遍存在失敗。”

但世界水日組織者希望透過一系列活動來填補這種意識差距,這些活動在本週從安克雷奇到澳大利亞各地舉行。但是,我們應該向誰舉起我們的氣泡水(即泉水)杯子呢?當然是多瑙河及其支流,它們堪稱最國際化的流域,流入 18 個不同的國家。

圖片由badjonni透過 Flickr 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