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根據一位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的說法,白色狐猴負鼠——又名狐猴狀袋貂——可能已成為第一個因氣候變化而消失的哺乳動物。這種可愛的有袋動物僅限於澳大利亞遠北昆士蘭州史前“失落的世界”的某些山頂,可能已成為過去幾十年平均氣溫至少升高 1.2 華氏度(0.5 攝氏度)的受害者。
這種稀有的白色有袋動物是夜行動物,以水果為食,生活在古老的樹木中,曾在兩個山峰雲霧林中被發現——直到 2005 年。在此之前,經常在夜間探險中發現這種負鼠。但詹姆斯庫克大學熱帶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中心的生物學家史蒂夫·威廉姆斯告訴布里斯班《信使郵報》報紙,自那年熱浪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見過它們。
威廉姆斯說:“只需四到五個小時的氣溫高於 30 攝氏度(86 華氏度)就會殺死這種高度脆弱的物種。” “它們靠涼爽高海拔雲霧林中樹木的水分為生,在極端高溫下,它們無法維持體溫。”
2009 年對該地區進行徹底調查將對白色負鼠的命運做出最終裁決。但初步研究表明,因全球變暖而向山坡遷徙的物種已經看到了它們的第一批同類被推向滅絕的邊緣,儘管科學家們認為,不太有魅力的生物,如兩棲動物和昆蟲,可能已經悄無聲息地消失了。
即使發現白色負鼠的殘餘種群,由於缺乏遺傳多樣性,使得這種動物在功能上已經滅絕,就像白鱀豚一樣,或者由於它的棲息地在世界其他地方都找不到——它是數百萬年前繁榮的動植物的遺蹟,現在已淪為一個山脈環繞的河谷,並於 1998 年被宣佈為世界遺產,因此可能難以拯救該物種。
威廉姆斯告訴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幾周前的最後一次實地考察讓我感到非常沮喪,每天晚上都回去想‘好吧,我們今晚會找到一隻’。”“但是,不,我們仍然沒有找到任何一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