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的恆星追蹤器發現了一顆圍繞微小恆星執行的大行星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天文學家正在尋找環繞太陽系外恆星執行的行星——被稱為太陽系外行星或系外行星——他們聲稱首次透過一種稱為天體測量學的技術探測到行星,該技術以極高的精度跟蹤恆星在天空中的位置。

對附近一顆名為 VB 10 的恆星進行的天體測量觀測顯示,這顆恆星的位置發生了明顯的運動,這是由其伴星行星 VB 10b 的引力拖拽引起的。 VB 10 及其行星是一對天文界的怪異組合:這顆恆星是已知質量最小的恆星之一,而這顆行星本身大約是木星質量的六倍。與太陽系(太陽的直徑約為最大行星的 10 倍)相比,VB 10 和 VB 10b 的寬度大致相同。

在 300 多顆已知的太陽系外行星中,大多數是透過跟蹤恆星光輸出隨時間的變化而發現的。 最多產的方法是徑向速度法,它尋找由多普勒效應引起的光線偏移,因為圍繞軌道執行的行星的拖拽力將恆星沿我們的視線拉近和拉遠我們。 另一種方法,凌星法,跟蹤行星從恆星前方經過引起的恆星週期性變暗。 天體測量學已經被討論了幾十年,但尚未發現任何令人信服的新行星證據。

對於這項新發現,即將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Astrophysical Journal 上,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的 NASA 噴氣推進實驗室的 Steven Pravdo 和 Stuart Shaklan 在南加州帕洛瑪天文臺對 30 顆恆星進行了 12 年的天體測量觀測。 他們最終在天體測量的理想目標周圍捕獲了他們的獵物:恆星 VB 10 相對較近,距離約 20 光年,質量不大,不到我們太陽質量的 10%。 恆星相對於其行星越輕,行星的引力對恆星位置的擾動就越大,恆星離地球越近,天空中的運動就越明顯。

此外,系外行星的大小及其與恆星相對較遠的距離幫助了天體測量學的發現。 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 天文學家 David Charbonneau 告訴《新科學家》:“使用天體測量學,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蹺蹺板。” “恆星質量非常大,行星質量很小,因此獲得大幅擺動的方法是將行星放置在平衡梁的另一端。”

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