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謎?活螞蟻透過化學訊號傳遞生命力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螞蟻以其高效著稱,它們會搬走死去的同伴,以防屍體中的病原體感染蟻群。但是,負責將已故同伴屍體搬出巢穴的工蟻是如何區分活螞蟻和死螞蟻的呢?

一些研究人員曾假設螞蟻能夠檢測到分解屍體中的分解產物,但本週線上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上一項新研究認為,其機制恰恰相反:活螞蟻會產生化學物質來傳遞其生命力訊號,這些訊號在死亡後迅速消失。換句話說,死螞蟻是透過缺乏生命跡象——一種化學脈衝的沉默——而不是存在死亡跡象來識別的。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昆蟲學家發現,從校園柑橘園採集的阿根廷螞蟻能夠在真正開始分解之前檢測到死去的同伴。然而,螞蟻產生的兩種化學物質,多立可二醛和虹蟻醛,抑制了同伴工蟻之間的搬運屍體行為(即清除死去的群體成員)。(或者,正如《發現》雜誌的80 Beats部落格所說,這些化學物質聽起來像是著名的蒙提·派森劇團的口頭禪:“我還沒死呢!”)

多立可二醛和虹蟻醛在死亡後迅速消散,僅在 10 分鐘內就驟降至不到一半的強度。這兩種化學物質似乎作為訊號,抑制了遇到活著的同伴的工蟻的搬運屍體行為。

圖片由董煥初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