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公用事業公司將合作捕獲燃煤碳排放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美國一家大型燃煤公用事業公司和中國的一家公用事業公司已同意合作開發更清潔燃燒煤炭的方法,包括所謂的碳捕獲和儲存技術。杜克能源將與中國華能集團合作,進一步開發和建設煤氣化和去除雜質的技術,包括燃燒煤炭否則會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目前,根據華盛頓特區智庫全球發展中心提供的資料,華能每年排放約2.85億公噸二氧化碳,而杜克能源排放1.12億公噸。

杜克能源執行長吉姆·羅傑斯在宣佈合作關係的宣告中表示:“我們發現自己正處於世界歷史的關鍵時刻。”“中國已承諾迅速發展清潔能源技術,美國也是如此……透過合作,美國和中國可以為全世界的利益將這些技術商業化並降低成本。”

對於氣化技術(稱為整體煤氣化聯合迴圈或IGCC)和碳捕獲和儲存(CCS)來說,關鍵的絆腳石是成本。IGCC電廠的成本可能是傳統煤電廠的三倍,而增加CCS技術可能會使發電成本翻倍。

杜克能源和華能目前都有潛在的碳捕獲和儲存專案正在進行中:杜克能源可能會在印第安納州愛德華茲波特正在建設的新IGCC電廠中增加CCS,而華能在北京一家電廠有一個示範專案,並且還是天津附近所謂的“綠色發電”專案的合作伙伴,該專案將在未來十年內完工時展示氣化和CCS技術。

在此公告發布之前,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和其他政府官員訪問了中國,部分目的是就世界兩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的CCS技術開展合作。“為了防止氣候變化的最壞影響,我們必須加快努力,以安全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捕獲和儲存碳,”朱棣文在五月份宣佈為美國CCS專案撥款24億美元時表示。

目前,美國約50%的電力來自煤炭,而中國超過70%的電力來自煤炭——滾滾濃煙排入大氣。僅發電一項,兩國每年合計排放約55億公噸二氧化碳。

圖片:在印第安納州愛德華茲波特正在建設的新電廠可能成為首批開展碳捕獲和儲存商業運營的電廠之一。圖片由杜克能源公司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