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正當您認為您已經聽過關於溫室氣體影響的所有資訊時,研究人員發現,較高的大氣二氧化碳水平可能導致參與導航的魚類解剖結構發生變化。
一項針對白海鱸魚卵和幼蟲的研究表明,在較高的二氧化碳濃度下,發育中的魚類長出了更大的耳石(耳石,它不接收聲音,而是幫助魚類感知速度和方向)。 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在不同的二氧化碳飽和度下飼養魚類,然後在掃描電子顯微鏡下檢查它們的耳石。 這一發現可能預示著魚類未來會遇到麻煩。 它還突顯了富含二氧化碳的水域中生物變化的不可預測性,因為他們原本預計耳石會縮小而不是長大。
海洋酸化是由大氣中二氧化碳升高驅動的,其發生速度比之前預測的要快。 海水的變化正在阻礙珊瑚生長和腐蝕貝殼。 但正如研究作者所指出的,“應該考慮升高的二氧化碳的具體影響,而不僅僅是酸化。”
儘管研究人員仍然不知道過度生長的耳石會對魚類產生什麼影響,但“魚類進化成現在的身體是有原因的,”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教授大衛·切克利在一份宣告中說。 “假設是,如果你以某種方式調整它們,它會改變耳石幫助魚類保持直立、導航和生存的動態。”
3至4個月大的幼年白海鱸魚圖片,由Hubbs-SeaWorld Research Institute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