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泥能拯救孟加拉國嗎?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孟加拉國人已經感受到了氣候變化的影響,特別是那些居住在恆河河口附近低窪三角洲的人們。頻繁的洪水和更強的風暴給該地區帶來了比當地許多稻農所能應對的更多的水,迫使成千上萬人到過度擁擠的城市尋找工作。

但是一些稻農和蝦農仍然抱有希望,認為經常困擾他們的水本身可能蘊含著解決方案——懸浮物。河泥,從數百英里外的古老喜馬拉雅山脈懸浮下來,可能能夠抬高地勢,從而拯救該地區人民的生計和家園,《紐約時報》今天報道。

據《泰晤士報》報道,在孟加拉國,沉積物在過去幾十年裡一直在緩慢地填滿沼澤三角洲,向外延伸到孟加拉灣,但工程師們正在研究如何利用沉積物來抬高地勢,而不是向外擴張。目標是讓水淹沒一些特別低的地區,然後透過水壩和渠道緩慢地排出。當渾濁的水流減速時,沉積物會沉澱並過濾到底部,在水退去後留下一層新的淤泥層。Beel Bhaina 的居民在透過堤壩排放停滯的洪水後發現了這種現象;據《泰晤士報》報道,令許多人驚訝的是,沉積了三英尺(或更多)的淤泥,將土地抬高到海平面以上。

美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學家約翰·格雷說:“通常人們試圖清除沉積物。但在這裡,人們正在將其用作資源。” 但格雷懷疑這是一個可行的答案。他告訴ScientificAmerican.com,一個主要的障礙是,這將需要更多的洪水才能積累起大量的沉積物。

他說:“如果他們真的在談論造地,那麼實驗性的補丁是一個好的開始,但他們真的必須開始更大規模地工作。”

格雷讚揚了這項努力,並指出嘗試“將大多數人認為的累贅”變成資產是“值得稱讚的”。但他警告說,如果大量的水被轉移,可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後果,例如河流行為的變化。格雷甚至不確定這是否是應對海平面上升的萬無一失的權宜之計,據預測,到本世紀末海平面將上升三英尺。“沉積[沉積物的沉積]的時間和氣候變化的時間,”他說,“可能不相容。”

幾個世紀的工程技術致力於清理河道和河口中的淤泥,使其更易於航行和控制。但是,隨著河流被開鑿和築壩以便於航行,沉積物衝入大海,而不是沉積在三角洲中。這意味著全球許多三角洲,包括路易斯安那州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埃及的尼羅河三角洲、中國的長江三角洲和其他三角洲正在消失,使沿海城鎮和城市更容易受到越來越強的風暴潮的襲擊。如果孟加拉國成功地以這種方式支撐其洪泛區,那麼它可能成為全球沿海地區的新保障。但結果將見分曉。

孟加拉國農民在被洪水淹沒的稻田中收割水稻的圖片,由國際水稻研究所透過 Flickr 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