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喬丹·蓋恩斯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這是一個與年輕且有前途的科學、健康和環境作家和記者進行的系列問答。他們 - 至少他們中的一些人 - 最近在孵化器(新聞學院的科學寫作專案)中孵化,甚至更近地羽翼豐滿(畢業),現在正作為美妙的新聲音,向公眾解釋科學,從而嶄露頭角。

今天我們向您介紹喬丹·蓋恩斯(部落格Twitter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您好,歡迎來到SA孵化器。 讓我們從頭開始:您最初來自哪裡?

大家好——謝謝! 我在馬里蘭州中部長大,並在搬到賓夕法尼亞州赫爾希讀研究生之前就讀於馬里蘭州聖瑪麗學院。

您是如何接觸科學的,又是如何開始寫作的? 這兩條軌跡是如何融合成為一名科學作家的?

我從……嗯,從我實際上還不會寫字的時候就開始寫作了。 我在家有一個巨大的盒子,裡面裝滿了我畫的圖畫書,從令人作嘔的愛情故事(佔 90%)到扭曲的迪士尼電影演繹。 我從小(並且還在繼續)向各種比賽或選集提交各種型別的作品:短篇小說、散文、詩歌,任何東西。 我將我的靈感和動力歸功於我對閱讀的熱愛。

至於科學:每個孩子,遲早都會成為科學家,在父母不在身邊回答“為什麼”和“如何”時,透過自己做一些小實驗來發現他們的世界。 我最近發現的一份四年級學校作業描繪了我成年後的樣子,身穿白色實驗服,拿著一個冒泡的綠色試管,驚呼:“我發現了一種物質!” 實驗設計的創造力,再加上我們仍然有很多事情不知道,這一事實一直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挑戰。

直到大約一年前,我才意識到科學寫作……嗯,它實際上是一回事——就像那些報道週末棒球比分的人不一定是那些詳細介紹最新的阿爾茨海默氏症突破的人一樣。 象牙塔和普通人之間的橋樑正在加強,但仍然相當脆弱。 我認為,對我來說,沒有比盡我所能為我的讀者縮小這一差距更能利用我的科學資源和寫作技巧的了。

您希望如何打入科學寫作行業?

我從去年八月開始寫部落格“Gaines, on Brains”,我在其中撰寫關於神經科學領域的最新發現、辯論或常見問題解答。 它已經吸引了相當多的追隨者,並且精確地瞄準了我想要寫作的受眾:外行。 我還在我的當地新聞來源 PennLive(“Gaines Explains Brains”),以及 LabSpaces(“neuroBLOGical”)上開設了部落格,LabSpaces 是一個面向科學家和科學愛好者的優秀社交網站。

神經科學是化學、醫學、物理學、心理學、發展、工程學等學科的美妙交叉點——每個人都想知道什麼是 déjà vu,為什麼打哈欠會傳染,或者咖啡是如何讓他們醒來的。 我收到了讀者很好的反饋,特別喜歡他們為我建議調查的主題!

您正在參加哪個研究生專案? 為什麼要攻讀科學學位而不是新聞學學位?

我剛剛完成了我在賓夕法尼亞州立醫學院赫爾希分校(是的,自從來到這裡後,我吃掉了相當於我體重重的巧克力!)神經科學博士課程的第一年。

我既認為自己是科學家,也認為是作家。 透過這種型別的寫作,我也是一名翻譯。 正如一個人必須融入以母語為母語的人群中才能真正掌握一門新語言一樣,我覺得有義務直接與科學家合作,讓自己接觸到最新的文獻並深入研究自己的原創研究。 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來獲得寫作素材呢? 我在這個專案中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對我的科學寫作非常有價值——以一種間接的方式。

您在多大程度上使用社交媒體網路,例如 Twitter、Facebook、Google Plus、Tumblr、Pinterest、Flickr、YouTube 等,來宣傳您自己和您朋友的作品,學習和聯絡?

我非常喜歡社交媒體! 它是與我的讀者聯絡並宣傳的絕佳方式,不僅宣傳我的作品,還分享或釋出其他有趣的故事。 我發現了許多很棒的科學部落格,坦率地說,我的大部分科學新聞都來自各種社交媒體渠道。 我在 Facebook、Twitter (@GainesOnBrains)、Google+ 和 LinkedIn 上,並且因此結交了許多新的專業和個人聯絡!

您如何看待當前和未來的科學媒體生態系統,它與過去有何不同,以及像您這樣年輕的新科學傳播者將在構建它並使其儘可能好地發揮什麼作用?

大問題! 我的寫作理念是,現在大多數人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我不知道這對普通大眾是否屬實,但對我來說肯定是這樣。 我們都很忙,身兼數職,不斷地被待辦事項和花哨的電子產品淹沒。 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 Twitter 的 140 個字元限制、Facebook 分享和簡單的資訊圖是未來資訊傳播的方向。

我總是在尋找人們如何獲取資訊。 然後我就把我的貢獻放在那裡,儘可能用最少的文字。 它可能會在混亂中丟失,但這就是當今交流的本質。

我們生活在一個“OMG”和“LOL”已被新增到牛津詞典的世界中,每天有 1.75 億人登入 Facebook,並且所有形式的印刷品,無論新舊,都在變得數字化。 無論這種演變是好是壞,重要的是跟上它,培養它,並將科學媒體發展到對每個人都儘可能好的程度。

謝謝!

謝謝邀請!

====================

本系列之前文章

克里斯蒂娜·阿什利·比約蘭

艾米麗·埃格爾斯頓

艾琳·波多拉克

瑞秋·努維爾

漢娜·克拉考爾

羅斯·埃弗萊斯

納迪亞·德雷克

凱利·伊茲拉爾

傑克·斯坎倫

弗朗西·迪普

瑪吉·平戈爾特

傑西卡·格羅斯

艾比·麥克布賴德

娜塔莉·沃爾喬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