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編者按:水肺潛水教練兼水下攝影師德魯·惠勒正在搭乘阿爾加利塔海洋研究基金會50英尺(15.2米)的海洋研究船“阿爾吉塔”號,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航行,以取樣和研究被稱為北亞熱帶環流(又名“太平洋垃圾帶”)的1000萬平方英里(2590萬平方公里)橢圓形區域的部分割槽域。惠勒和“阿爾吉塔”號船員的其他成員於6月10日離開加利福尼亞州長灘,計劃穿越國際日期變更線,並調查夏威夷群島西北部據報塑膠濃度高的區域。這是他為ScientificAmerican.com撰寫的第二篇博文。
2009年6月22日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已航行超過 2,000 英里(3,218.7 公里)。
儘管第一週的糟糕風況改變了計劃,但第二週更加多事。
一旦我們決定承擔對 NOAA Coastal watch 指示的區域進行取樣的任務(參見惠勒部落格的前一篇),我們就設定了幾乎正西的航向。藉助強勁的信風,我們度過了幾天愉快的航行時光,僅升起了球帆。我們遇到了高達 30 節(34.5 英里/小時)的陣風,“阿爾吉塔”號以 14 節(16.1 英里/小時)的速度疾馳。我們的速度非常快,以至於 [查爾斯]·摩爾船長決定收起球帆,升起主帆和前桅帆來減速,這樣我們就不會在半夜到達目的地。凌晨 2 點下拖網絕不是一件有趣的事。
週六下午(6 月 20 日)出現了一個短暫的激動時刻,一隻黑腳信天翁被我們的一條拖釣魚線纏住了。幸運的是,纏住它翅膀的是魚線,而不是魚鉤。我們把鳥弄上船後,解開了它的翅膀,然後放回海里。我們最後看到它時,它正試圖在水面上笨拙地奔跑著起飛。
我們在週日到達了拖網樣帶位置的起點。我們的計劃是以兩小時為增量,對浮游生物繁殖區的橫截面進行拖網,這樣當我們從較低濃度區域過渡到較高濃度區域以及反之亦然時,就能獲得良好的結果梯度。
儘管海況越來越惡劣,我們還是整天拖網,一直拖到晚上。根據標準蒲福風力等級,我們最好的估計是,我們是在 6 級風力下作業,即 25 到 30 節(28.8 到 34.5 英里/小時)的風速和 9 到 12 英尺(2.7 到 3.7 米)的海浪。
當災難發生時,我們已經完成了超過六次的拖網作業。大約在午夜時分,大副傑夫·恩斯特看到頂部拖纜繃緊,曼塔拖網沉入水面以下。曼塔拖網的設計是在水面掠過,同時由連線在開口底部的控制線拉動。
然而,有一根拖纜固定在拖網頂部,用於回收它。該拖纜必須保持鬆弛,否則曼塔拖網會潛入水下。當一個纏結的結卡在甲板滑輪上時,拖纜繃緊,曼塔拖網潛入水下。巨大的湧浪將鋁框架拖網上拖纜的支架折斷,將所有力都施加在控制線和船上的“J”形杆上。我們趕緊爭分奪秒地重新控制拖網,以免它掉入海底深處。傑夫和喬爾 [帕斯卡爾] 努力將控制線繞過絞車,並開始將拖網拉上船。
情況非常危急;我們差點把整個拖網都弄丟到船外。J 形杆(碰巧固定著整個雷達導航系統)向後彎曲了大約兩到三英寸(5.1 到 7.6 釐米),像細枝一樣折斷了救生索,並且幾乎脫離了甲板。
在那時,我扔掉了相機,不知何故,傑夫、喬爾和我把曼塔拖網弄回了船上。儘管如此,拖網還是損壞嚴重,浮翼兩側彎曲,頂部拖纜聯結器被剪斷,很明顯,我們心愛的曼塔拖網在一段時間內無法使用了。
我們充分利用了現有的條件,使用了教學樣品網和雙聯浮游生物網,並收集了一些樣本。
我們計劃在浮游生物繁殖樣帶的末端再進行幾次拖網,然後升起船帆,藉助信風前往檀香山進行維修。
幸運的是,正如查爾斯·摩爾船長所說,“沒有人受傷,所有的裝置都可以修復。” 當我回顧當晚的影片和照片時,我完全同意。
旅程仍在繼續……
圖片 © 德魯·惠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