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編者注:記者兼船員凱瑟琳·艾登特正在“亞特蘭蒂斯”號研究船上旅行,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航行,以取樣和研究東熱帶太平洋的固氮作用,以及其他研究專案。這是詳細介紹《ScientificAmerican.com》本次發現之旅的第七篇也是最後一篇博文。但巡航的下一段航程現在開始:對海底火山活動的深水探索。
智利海岸外,“亞特蘭蒂斯”號研究船——在一月份下旬一個炎熱多風的日子裡,28位科學家站在智利北部的一個碼頭上,手中拿著行李,科學裝置裝在箱子和旁邊的儲存車裡。他們中的許多人感到疲憊和壓力重重;從美國到智利的24小時旅程充滿了延誤、行李丟失和裝置遺失。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現在,隨著“亞特蘭蒂斯”號研究船緩緩靠近碼頭靠岸,該團隊必須為期一個月的東熱帶南太平洋(ETSP)航行做準備。他們正在水中尋找氮的痕跡,以及可以將氮的堅固三鍵分解成可利用生物質的生物。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該團隊不知疲倦地工作,儘可能多地收集資料,航行了數千英里的海洋,收集了一升又一升的水樣。科學家們每天24小時輪班工作,收集了數千個樣本,一旦處理完畢,這些樣本可能會為了解這個海域和全球範圍內的複雜固氮過程提供一個視窗。
在整個航行過程中,近30人的團隊中的每位成員都為解開固氮作用的謎題貢獻了重要的部分。有些人拖著網,發現了以固氮能力而聞名的生物束毛藻。其他人則鑑定出每種束毛藻物種,然後準備帶回家。還有一些人在水中播撒各種營養物質,希望找到使這片原本貧瘠的水域能夠孕育生命的難以捉摸的組合。他們還測量了氮本身的存在,過濾了一升又一升的水,以量化這種重要的營養來源。
三十三天後,這艘船返回智利北部的一個港口。隨著樣本安全存放,行李重新打包,貨車封閉,科學考察隊下船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次旅行的結束方式與開始時非常相似——當考察隊試圖飛離這個遭受地震襲擊的國家時,也充滿了旅行延誤和裝置丟失。但是,當科學家們擔心如何回家時,大部分樣本將留在船上,以便在“亞特蘭蒂斯”號四月份停靠聖地亞哥時取回,結束其為期六個月的國際水域航行。
雖然海上航行已經結束,但對於這群科學家來說,工作才剛剛開始。在實驗室裡還有數小時——數月——的分析工作要做。儘管他們擁有大量的樣本,但仍有更多資料需要收集。這個團隊中的許多人將在2011年春天返回東熱帶南太平洋,再次重複這一切。
與此同時,“亞特蘭蒂斯”號研究船正在為另一次為期一個月的探險做準備。這一次,該船將向北和向西航行至加拉帕戈斯群島以北,研究加拉帕戈斯裂谷帶的火山爆發和岩漿流。與首席科學家約翰·辛頓(夏威夷大學)一起,21位科學家將潛入海底,用“阿爾文”號潛水器拍攝熔岩的影片和採集樣本。他們將使用自主航行器“哨兵”號繪製該區域的地圖,並採集岩石,試圖瞭解全球洋中脊的火山活動過程。下一段航程有望令人興奮,請務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