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碼憤怒: “戰士基因” 讓我生氣!(無論我是否擁有它)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正當你認為將一切歸咎於基因的狂熱不會更糟時,“戰士基因”卻開始流行起來。 最新媒體對此大肆宣傳的是菲爾博士秀,該節目在 4 月 4 日播出了“天生暴怒?”。 宣傳片中寫道:“科學家們認為他們可能知道為什麼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生氣。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易怒者的 DNA 中,“戰士基因”可能在幕後操縱。 今天的嘉賓是否可能有基因上的易怒傾向?”

菲爾博士,一位真名為菲爾·麥格勞的心理學家,介紹了三位“易怒者”——包括自稱為“塔斯馬尼亞惡魔”的洛瑞,以及真人秀明星和“惡霸”斯科特——以及布朗大學的政治科學家和戰士基因研究員羅斯·麥克德莫特。 麥克德莫特聲稱,戰士基因存在於大約 30% 的人口中,會讓你更有可能發生“肢體攻擊”。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有關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菲爾博士對易怒者進行了測試,你猜怎麼著? 他們都攜帶戰士基因! 菲爾博士睿智地告訴他的嘉賓:“這是為了讓你知道你更容易受到影響、面臨風險和有易感性——就像皮膚白皙的人更容易被陽光灼傷一樣。” “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一生都必須被曬傷。 他們會採取預防措施來防止這種情況。” 塔斯馬尼亞惡魔嘆了口氣,“令人欣慰的是,這種憤怒與某些東西有關,而不是因為我想這樣做而引起的。”

菲爾博士的網站連結到一個名為 FamilyTreeDNA 的公司,“全球領先的直接面向消費者的 DNA 檢測公司”。 向該公司傳送頰拭子,它會告訴你你是否攜帶戰士基因,價格為 69 美元——如果不透過菲爾博士的網站則為 99 美元。

這種庸俗的脫口秀節目並非唯一炒作戰士基因的節目。 事實上,菲爾博士的標題借鑑了國家地理頻道最近的節目“天生暴怒?”,該節目也探討了“有些人天生暴怒的令人不安的可能性”。 該節目跟蹤了亨利·羅林斯,一位自稱脾氣暴躁的前朋克搖滾歌手,他採訪了“非法摩托車手、綜合格鬥選手”和其他硬漢,以及再次採訪了麥克德莫特。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在去年 12 月也加入了炒作行列,採訪了麥克德莫特,她說:“在許多研究中[戰士基因]似乎與看起來與肢體攻擊或某種行為障礙相關的行為有關。”

戰士基因的故事可以追溯到 1990 年代初期,當時幾個研究小組報告稱,暴力攻擊與 X 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有關,該基因編碼一種名為單胺氧化酶 A (MAOA) 的酶,該酶調節神經遞質(如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功能。 這種關聯最初出現在對一個大型荷蘭家庭的研究中,該家庭的男性成員有輕度智力遲鈍且極度暴力。 其中兩人是縱火犯,一人試圖開車撞死僱主,另一人強姦了他的妹妹並試圖用草叉刺傷精神病院的看守。 這些男性都缺乏單胺氧化酶 A,這表明他們攜帶缺陷版本的 MAOA 基因。

後來,其他研究人員報告稱,暴力攻擊與 MAOA 基因的一種等位基因 MAOA-L 之間存在關聯,MAOA-L 產生低水平的 MAOA 酶; 據報道,如果攜帶者在兒童時期經歷過某種創傷,這種關聯會更強。 MAOA 等位基因存在於猿類和舊世界猴子以及人類中,這導致人們推測該等位基因在 2500 萬年前出現在這些靈長類動物的共同祖先中,隨後受到自然選擇的青睞。 在 2004 年 5 月 4 日發表的一篇回顧所有這些研究的文章中,《科學》雜誌將 MAOA 等位基因稱為“戰士基因”,這是我發現該術語的最早出處。

種族問題不可避免地浮出水面。 2007 年,紐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羅德·利亞和傑弗裡·錢伯斯報告稱,MAOA-L 存在於 56% 的毛利男性中。 研究人員在《紐西蘭醫學雜誌》上評論道:“眾所周知,歷史上毛利人是無畏的戰士。” 研究人員的種族特徵分析是基於對 46 名男性的研究,這些男性只需有一位毛利父母即可被定義為毛利人。 利亞和錢伯斯報告稱,MAOA-L 在白種人(34%)和西班牙裔人(29%)中較少見,但在非洲人(59%)和中國人(77%)中更常見。

2009 年,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犯罪學家凱文·比弗聲稱,攜帶 MAOA-L 的男性更有可能報告自己是團伙成員 (pdf)。 但他的研究也表明,絕大多數 MAOA-L 攜帶者不是團伙成員; 此外,約 40% 的團伙成員不是 MAOA-L 攜帶者。 與麥克德莫特一樣,比弗也出現在國家地理頻道的節目“天生暴怒?”中。

2009 年,麥克德莫特及其四位同事的研究“單胺氧化酶 A 基因 (MAOA) 預測挑釁後的行為攻擊性”引發了近期對戰士基因的大量宣傳,該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上。 文章聲稱,MAOA-L 攜帶者比非攜帶者更有可能對他們認為在實驗室測試中騙取了他們賺來的錢的人做出“行為攻擊”。 “行為攻擊”被定義為讓假定的作弊者食用辣椒醬。

即使不考慮給別人辣椒醬是否算作“肢體攻擊”的問題,麥克德莫特的研究也幾乎沒有為戰士基因提供證據,因為攜帶者和非攜帶者之間的差異微乎其微。 麥克德莫特等人檢查了 70 名受試者,其中一半攜帶戰士基因。 研究人員發現,當被欺騙時,75% 的戰士基因攜帶者“施加了攻擊性”——但 62% 的非攜帶者也是如此。 此外,當受試者被騙取少量金錢時,兩組之間“沒有差異”。

顯然,戰士基因不可能名副其實。 如果是這樣,整個世界——特別是中國,如果上面引用的種族統計資料是大致準確的——將會飽受暴力蹂躪。 戰士基因類似於行為遺傳學中出現的其他偽發現,例如同性戀基因、上帝基因、高智商基因、酗酒基因、賭博基因和自由主義基因。 (請參閱我之前關於自由主義基因同性戀基因的專欄文章。)

行為遺傳學糟糕的記錄源於兩個因素。 首先,在數千個基因與數千個特徵和疾病之間尋找相關性的努力容易出現假陽性,尤其是當特徵像“攻擊性”和“童年創傷”(幫助一些研究人員將 MAOA-L 與暴力行為聯絡起來的變數)一樣模糊時。 其次,媒體——包括受人尊敬的科學雜誌,如《科學》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以及菲爾博士秀等節目——容易炒作會吸引眼球的“發現”。

媒體對戰士基因的迷戀讓人想起幾十年前關於“XYY 綜合徵”的聳人聽聞的說法,在這種綜合徵中,男性出生時帶有兩條 Y 染色體而不是一條; 這種綜合徵影響大約千分之一的男性。 在 1960 年代,英國研究人員確定了 9 名男性,他們有一條額外的 Y 染色體,並且有暴力爆發的記錄。 這種相關性並不奇怪,因為這些男性都被關在精神病院,專門收治暴力患者。 其他研究人員也專注於住院患者和罪犯,他們很快聲稱發現了證據,表明 XYY 男性是具有高度攻擊性的“超雄”,有成為暴力罪犯的風險。

XYY 超雄的說法被《紐約時報》和其他主流媒體傳播,載入生物學和社會科學教科書,甚至被寫入電影、小說和電視節目的情節中(正如維基百科關於 XYY 綜合徵的出色條目所記錄的那樣)。 與此同時,對非住院 XYY 男性的後續研究未能證實最初的說法。 在 1993 年的報告“理解和預防暴力”中,美國國家科學院得出結論,XYY 綜合徵與暴力行為之間沒有相關性。 儘管如此,在 2007 年,《犯罪現場調查:邁阿密》仍播出了一集名為“天生殺人狂”的節目,其中有一個帶有額外 Y 染色體的連環殺手。

多重宇宙理論不同,關於人類遺傳學的未經證實的說法可能會產生現實世界的影響。 種族主義者抓住戰士基因研究,將其作為黑人天生比白人更暴力的證據。 2010 年,田納西州男子布拉德利·沃爾德魯普在醉酒的憤怒中砍殺並槍殺了一名婦女,他的辯護律師敦促陪審團對他表示憐憫,因為他攜帶戰士基因。 據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報道,陪審團接受了這種“科學”論點,判處沃爾德魯普過失殺人罪而非謀殺罪。 一位檢察官稱“戰士基因”證詞是“障眼法”。 他是對的。

梅爾·吉布森在電影《勇敢的心》中的照片,由維基共享資源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