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最初於2006年3月30日.發表於此。
大部分生物學研究是在少數幾種模式生物中進行的。在那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大規模進化關係生物中的重要研究,往往被新聞釋出會和大型期刊的光環所掩蓋。 這是一個例子
海綿有生物鐘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持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簡短回答:沒人知道。
還沒人研究過。 大部分生物學研究,理所當然地,僅在少數幾種標準模型中進行。 海綿不是標準的動物實驗室模型。
我們應該期望海綿有生物鐘嗎? 考慮到每種動物、植物、真菌和原生生物,以及一些細菌都有生物鐘,如果海綿沒有生物鐘,那才更令人驚訝。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我一直在尋找文獻中關於海綿可能存在晝夜節律的任何提及。 並不多,但也有一些。 可以肯定的是,成年[1]和幼蟲[2]海綿都能感知光線,因此它們應該能夠適應環境中的明暗週期。
在野外,海綿釋放幼蟲(產卵)的方式表明它們 a) 可以感知環境光線,b) 使用這些資訊來計算一天中的時間,以及 c) 還具有月球節律(要麼是由月球誘導的內源性月周生物鐘,要麼是直接由月光碟機動的外源性節律)。
在為期 3 天(10 月 12 日至 14 日)的期間內,每天大約 14:00 開始釋放,一直持續到日落後不久(18:30)。 百分之九十的種群表現出繁殖活動。 整整一個月後(11 月 11 日至 12 日),發生了第二次配子釋放。 第二年,在原始種群中觀察到相同的事件序列(1985 年 10 月 2 日至 4 日和 11 月 1 日至 2 日)。 在所有情況下,第一次配子釋放都始於滿月後的第三天。 這些以及早期對這種現象的觀察表明,月相與配子釋放時間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 [3]。
海綿的另一個有趣行為被稱為“泵吸”。 這些是海綿整個身體的收縮。 顯然 [4],收縮在夜間比白天慢,這表明存在晝夜節律,即使不是生物鐘節律。 這是在實驗室中記錄的一隻海綿的模式
這是兩隻海綿個體在明暗條件下的比較
運動活動是時間生物學研究人員最喜歡的明顯節律。
如果您以前不知道這一點,海綿是可以移動的。 速度不夠快,無法在游泳時抓住您的腳踝 - 大約每天 6 毫米。 這是幾十年前在離我現在居住地大約一英里的 UNC-教堂山分校的一個意外發現。
當時在這裡攻讀博士學位的 Calhoun Bond(現在在格林斯博羅學院任教)碰巧在他的辦公室裡有一個水族箱。 有一天,他看了看水族箱,注意到一塊海綿不在之前的位置了。 於是,他買了一支 Sharpie 筆(不需要數百萬美元的資助)並開始在水族箱的玻璃壁上畫出海綿的位置。 是的,海綿確實移動了
Bond 博士此後發表了幾篇關於海綿移動的確切機制的論文。 它底部沒有移動的“腿”。 相反,整個動物會重新排列自身,因為細胞在彼此之上移動,拉動骨針。 我看過定格動畫電影,它們令人印象深刻。
但是,他沒有注意到海綿在白天和夜間的速度是否不同,但這很容易由生物實驗室的本科生完成。 無需每天畫一次標記,而是在幾天的時間內每 3-4 小時畫一次標記,答案就會在那裡。 如果在明暗週期中海綿運動速度存在晝夜差異,那麼就值得對海綿進行一系列標準測試,包括明暗週期的相移、暴露於持續黑暗和持續光照,以及用光脈衝相移節律。 這個過程甚至可以透過攝像頭自動化,攝像頭可以讓你在更長的時間內(例如,幾周或幾個月)監控行為。
最直接測試明暗週期對海綿行為影響的研究再次著眼於產卵時間。 顯然 [7],海綿在最後一次感知到的黎明(即,由明到暗的轉變)後 24 小時釋放幼蟲,而不管這 24 小時內的光照條件如何。 在野外,這使得幼蟲釋放正好在第二天的黎明左右。
令我驚訝的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研究過海綿是否具有核心生物鐘基因,如 period、timeless、clock 和 cryptochrome。 從技術上來說,這顯然相對容易做到。 我看過對數十種昆蟲物種的生物鐘基因序列的系統發育分析。 看看海綿,如果生物鐘基因存在,看看它們在哪些細胞中表達以及它們的時序動態,應該不難。
參考文獻
[1] Werner E.G. Muller, Klaus Wendt, Christopher Geppert, Matthias Wiens, Andreas Reiber, Heinz C. Schroder, 海綿中的新型光感受系統?六放海綿Hyalonema sieboldi的柄骨針的獨特傳輸特性,《生物感測器與生物電子學》 21 (2006) 1149-1155
[2] Sally P. Leys 和 Bernard M. Degnan, 海綿幼蟲光響應行為的細胞學基礎。《生物學通報》 201: 323-338。(2001 年 12 月)
[3] W. F. Hoppe 和 M. J. M. Reichert, 珊瑚礁海綿Neofibularia nolitangere(海綿綱:尋常海綿目)可預測的年度大規模配子釋放。《海洋生物學》,第 94 卷,第 2 期,277 - 285 (1987 年 3 月)
[4] Michael Nickel, Tethya wilhelma(海綿綱:尋常海綿目)海綿體內收縮的動力學和節律。《實驗生物學雜誌》 207, 4515-4524
[5] CALHOUN BOND 和 ALBERT K. HARRIS, 海綿的運動及其物理機制。《實驗動物學雜誌》 246:271-284 (1988)
[6] CALHOUN BOND, 完整的海綿中連續的細胞運動重新排列解剖結構。《實驗動物學雜誌》 263:284-302 (1992)
[7] Amano, S, 潮間帶海綿Callyspongia ramosa中由光控制的幼蟲早晨釋放。《生物學通報》,伍茲霍爾海洋生物實驗室。 第 175 卷,第 181-184 頁。(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