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健系統正在虧待非英語使用者

我們需要改革我們的政策和程式,以保證他們能夠獲得語言適宜的材料和護理

A sign advertising a vaccination bus--in English only.

COVID-19 危機已經證明了我們的醫療保健系統能夠以無數種方式迎接挑戰,同時也暴露了我們在關愛最脆弱患者方面的不足。

2020年3月,隨著 COVID 病例開始攀升,我與 Family Van 的工作人員進行了交談。Family Van 是一家移動醫療診所,在波士頓一些最弱勢的社群提供預防性醫療服務。他們強調了尋找多語言 COVID 資訊的困難,以及這如何使得非英語患者難以保護自己。當時,CDC 和州衛生部門都沒有釋出除英語、西班牙語和中文以外的其他語言的 COVID 資訊,這使得社群衛生組織不得不倉促拼湊多語言資訊。

一年多過去了,這仍然是一個問題。許多州政府提供 有限的疫苗資訊,語言僅限於英語,有些州政府的疫苗查詢網站甚至不提供任何語言幫助。毫不奇怪,非英語使用者的 COVID 感染率 高出數倍,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模式,與以往的流行病情況相似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迄今為止,關於改善非英語患者護理的大部分討論都集中在醫療翻譯人員身上。這很重要;使用翻譯人員的患者會獲得 更多的預防性護理,更少的不良事件,並且藥物依從性更高。然而,COVID 告訴我們,僅僅在護理點提供翻譯人員是不夠的。存在許多根深蒂固、歷史悠久的障礙,阻礙非英語患者獲得他們所需的護理——這些障礙在患者來到診所之前很久就開始存在,並在他們預約之後很久才結束——現在是進行更全面改革的時候了。

最近,出現了一些專案來提供語言適宜的材料和護理。這包括 政府主導的努力,將外展資訊翻譯成不同的語言,以及社群主導的努力,例如 COVID-19 健康素養專案,這是我創立的一個倡議,旨在將 COVID 情況說明書翻譯成 40 種語言。

然而,這些努力仍然是權宜之計。為了確保非英語使用者在危機消退後不再被邊緣化,我們必須解決他們不僅在接受醫療護理方面,而且在獲取和處理醫療護理方面面臨的障礙。我們需要重新設計非英語患者與醫療保健系統互動的每一個環節——預約前、預約中和預約後。

在患者見到臨床醫生之前,他們需要能夠以自己的母語獲取健康資訊。醫院和診所可以與翻譯服務機構合作,翻譯健康資訊(例如,患者教育材料、公益廣告)。我們與 COVID-19 健康素養專案的合作還表明,許多雙語醫護人員熱衷於幫助將材料翻譯成他們的母語,因此醫療保健組織可以考慮建立一個內部多語言員工資料庫,以便在需要時提供幫助。

公共衛生機構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例如,他們可以聘請翻譯人員,並在遠端合同的基礎上向農村或低收入社群的臨床和社會服務組織提供翻譯服務,這些社群通常 缺乏翻譯人員。這也是我們正在將 COVID-19 健康素養專案轉變為一個新的非營利組織的原因,該組織為社群組織提供免費翻譯服務,將健康材料翻譯成其患者使用的語言。

翻譯健康資訊的努力需要與確保這些資訊實際送達移民社群的專案相結合。關鍵是將文化和語言上適當的服務帶到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媒介也很重要;有證據表明,非英語使用者更喜歡簡訊或面對面交流。一個很好的例子是 紐約市的移動疫苗接種車隊,那裡的雙語工作人員幫助患者用自己的語言完成 COVID 疫苗接種過程的每個步驟。

就預約本身而言,醫療保健組織應努力將患者與說其母語的醫護人員相匹配。語言一致性 與更少的醫療錯誤、對疾病和治療計劃的更好理解以及更高的滿意度相關。當然,這並不總是可能的,在所有其他情況下都應使用合格的翻譯人員。

在預約或住院後,患者通常會收到出院指導,其中詳細說明了他們的新用藥方案、家庭護理指導和複診預約。然而,對於非英語患者來說,這份檔案很少被翻譯成他們的母語。

有人建議使用機器翻譯工具(例如,谷歌翻譯)來 自動翻譯出院指導,但這種方法需要更進一步。我們應該努力將出院計劃變成非英語患者可以實際參與的對話。例如,在出院前,臨床醫生可以向患者提供他們翻譯後的出院指導,口頭審查這些指導(在翻譯人員在場的情況下),並給患者時間和空間提問。

為了使這些改變大規模發揮作用,它們需要得到政策改革的支援。一個好的起點是恢復最近的 HHS 規則 撤銷的關於語言條款的規定。根據新規則,提供者不再需要在重要溝通中包含通知,告知患者他們有權獲得語言幫助。此外,對於許多聯邦政府資助的醫療保健組織來說,沒有語言訪問計劃不再構成違反法規的行為。這些變化是倒退,可能導致醫療保健組織降低對語言訪問的優先考慮。

我們如何為這些舉措買單?首先,當政府根據 CARES 法案向社群健康中心分配 13.2 億美元的資金 時,他們可以強制規定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建設支援非英語使用者所需的基礎設施。此外,非營利性醫院可以利用其社群福利資金——非營利性醫院必須提供的社群導向型服務,以證明其免稅地位的合理性——來資助這些專案。

顯而易見的是,我們的醫療保健系統正在讓英語能力有限的患者失望,現在是採取行動、擺脫權宜之計並實施全面變革以在整個醫療保健連續過程中支援非英語使用者的時候了。

這是一篇觀點和分析文章;作者或多位作者表達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