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DIANE SCOTT |
雖然與馬相比,人類的步速並不特別快,但在某些情況下,兩條腿比四條腿更快。事實上,對於某些恐龍來說,人們長期以來認為雙足行走最早是在恐龍中進化出來的,雙腿奔跑可能是作為追逐獵物的一種手段而出現的。相比之下,在恐龍之前統治地球的陸地爬行動物,由於其短而粗壯的四肢和蔓生的姿勢,似乎僅限於相對緩慢的四足運動。但是,根據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份報告,來自德國中部的一塊2.9億年前的化石表明,事實上,雙足行走最早在恐龍崛起之前至少6000萬年就已經進化出來了,那是在一個鮮為人知的叫做玻齒龍的爬行動物類群中。
這塊非常完整的化石(右圖)是在一個廢棄的砂岩採石場中發現的,代表了一種以前未知的玻齒龍物種,被稱為Eudibamus cursoris。研究人員推斷Eudibamus是雙足行走的,這基於它的骨骼比例,類似於可以雙足行走的蜥蜴和用兩條腿行走的恐龍的骨骼比例。具體來說,Eudibamus的前肢相對較短,尾巴和後肢相對較長——這是一個明顯的組合。然而,與雙足恐龍不同的是,根據它的牙齒判斷,這種生物是草食性的。因此,Eudibamus最有可能利用其雙腿速度來避免被吃掉。“由於這種玻齒龍能夠將四肢收攏在身體下方並用兩條腿奔跑,因此它基本上比當時周圍的任何其他動物都快,”多倫多大學的團隊成員羅伯特·R·賴斯(Robert R. Reisz)指出。“對於一種小型草食性動物來說,這非常有意義,尤其是在周圍有很多大型捕食者的情況下。”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玻齒龍最終滅絕了,但它們在當時非常成功,曾在北美、中國、俄羅斯以及顯然還有德國殖民。如果Eudibamus代表了其他的玻齒龍(僅從非常零碎的化石中得知),這可能解釋了該類群是如何實現如此廣泛分佈的。“也許這種早熟的擴散和早期的成功,”作者寫道,“與雙足行走和草食性的獨特結合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