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園的終結?

馬達加斯加的森林——數千種其他地方找不到的物種的家園——正以驚人的速度消失


圖片:凱特·王

灰色竹狐猴

在清晨涼爽的薄霧中,阿納拉馬佐阿特拉雨林出奇的安靜。我的嚮導停下來,指著一隻葉尾壁虎,它幾乎難以察覺地融入了它所依偎的樹幹中。幾秒鐘後,他提醒我注意奎寧植物,這種植物以其抗瘧疾作用而聞名。一隻藍羽鳥掠過,我們默默地繼續前進。然後,不知從哪裡傳來一聲怪異的哀號,在樹林中飄蕩,這聲音與我以往聽到的任何聲音都不同。這是大狐猴的叫聲,它是馬達加斯加特有的靈長類動物——狐猴中最大的一種。當遠至幾公里外的大狐猴回應時,合唱開始了,互相提醒著領土邊界。它們是幸運的。作為管理良好的國家公園的居民,這些狐猴享有受保護的棲息地,馬達加斯加文化禁止捕殺它們。然而,在馬達加斯加其他森林中,非法侵入現象十分猖獗。肇事者不是流氓狐猴。而是人類,他們正以驚人的速度破壞這個國家的森林。


圖片:凱特·王

葉尾壁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馬達加斯加的棲息地破壞尤其具有破壞性,因為它擁有如此高的生物多樣性水平。而且,其絕大多數動植物都是地方性的——也就是說,它們在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事實上,根據去年二月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份報告,該國 12,000 種植物物種中有 9,704 種是地方性的;在其 987 種脊椎動物物種中,771 種也是獨特的,新的物種不斷湧現。


圖片:凱特·王

棕色狐猴

考慮到馬達加斯加是一個面積大致相當於得克薩斯州的小國,這些數字是非同尋常的。該島無數獨特的生物體是其生物地理歷史的結果。它曾經是岡瓦納大陸(一個巨大的超大陸)的一部分,非洲和澳大利亞在其兩側。但是,數百萬年前,大陸開始漂移,馬達加斯加漂流到海中,到達了它今天的印度洋位置,距非洲東海岸約 250 英里。因此,在超過 1.6 億年的時間裡,它一直與其他陸地隔離,這種分離使其動植物能夠在孤立的環境中進化。結果是動植物密度之高,無與倫比,不僅在物種層面是地方性的,而且在許多情況下在更廣泛的科學類別——屬和科中也是地方性的。


圖片:凱特·王

變色龍(Chamaeleo brevicornis

馬達加斯加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與其人民的貧困形成鮮明對比。它的人均年收入約為 300 美元,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它也擁有最高的人口增長率之一——每年 3.1%。因此,人類的壓力日益對該國的自然資源造成影響。事實上,自從人類首次到達以來的 2000 年裡,該島上完整的森林(據信曾經幾乎完全是森林)已經減少到僅佔其原始面積的 5%——這種破壞程度是地球上最高的之一。


圖片:凱特·王

環尾狐猴

一種特別具有破壞性的做法是每年在島嶼西部和中部高地焚燒草和灌木,那裡的人們飼養牛。密歇根大學的羅納德·努斯鮑姆解釋說,他們在旱季焚燒,以便在雨季再次來臨時,草能更好地再生。焚燒草本身並沒有問題,因為這些地區的草基本上是引進的。問題是這些火災失控了


圖片:凱特·王

灌木叢火災

它們蔓延到森林邊緣。他說,雖然它們通常會在不久後自行熄滅,但“每年你都會失去每個保護區周圍約 10 米或 20 米的外圍森林。”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牛實際上並不用於產奶或產肉。相反,它們主要用作聲望的象徵。)“從短期來看,你可以看到他們的邏輯,但從長期來看,這是一種失敗的策略,”努斯鮑姆警告說。持續焚燒將消耗掉保護他們水源的森林,並加劇本已嚴重的侵蝕問題,他說。“最終,焚燒製度顯然將成為破壞整個環境的主要因素。”

沒有人比在那裡工作的生物學家,包括努斯鮑姆,更痛苦地意識到馬達加斯加的困境。在過去的十年中,他和他的同事在馬達加斯加發現了 150 多種新的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此外還有 400 種已知的物種。


圖片:凱特·王

變色龍(Chamaeleo parsoni

但這些發現有點苦樂參半。“簡單的邏輯告訴我們,在過去的 30 到 50 年裡,可能已經有數百種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物種被消滅了,”努斯鮑姆遺憾地說。“當森林在我們眼前消失時,它們也在眨眼間消失。”


圖片:凱特·王

番茄蛙(Dyscophus antongili

新的靈長類動物物種也在不斷湧現。《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10 月 10 日刊登的一篇論文描述了新近發現的鼠狐猴物種,它們是最小的靈長類動物。它們也是《國際靈長類動物學雜誌》10 月刊登的一篇論文的主題。但對於這些生物來說,壞訊息也掩蓋了好訊息。漢堡大學動物學家約爾格·甘斯霍恩和他的同事在一篇目前正在《Oryx》雜誌上審稿的論文中報告說,馬達加斯加至少有三個獨特的生態系統遭受了如此嚴重的破壞,以至於許多大型動物物種,包括許多狐猴,已經從這些生態系統中消失了。此外,研究人員懷疑,即使棲息地破壞停止在這些地區,剩餘的大型動物物種也幾乎沒有機會在未來幾十年內維持可行的種群。甘斯霍恩特別擔心沿海森林和西部乾燥的落葉林等風險較高的小區域,他指出,這些區域往往不會受到希望最大限度地提高成功故事以帶回給捐助者的保護組織的關注。這些區域常常被忽視,而更“時髦”的雨林則受到青睞。


圖片:凱特·王

輻射陸龜

圖片:凱特·王

黑白領狐猴

馬達加斯加的糟糕處境並非由於保護主義者缺乏努力。國際保護組織總裁羅素·米特邁爾說,自 1985 年以來,國際社會一直在資助馬達加斯加的保護工作。但“政府的承諾還有些不足,”他說。問題在於,儘管政府在該國各地建立了一些保護區,“但只有相對少量的現有保護區正在獲得它們長期有效所需的全面管理,”米特邁爾觀察到。“你在保護區看到的情況與人們期望的不符,”努斯鮑姆說。“你看到人們砍伐樹木,你看到人們燒燬森林邊緣,以便清理土地種植莊稼或飼養牛。儘管這些保護區應該保持原樣,但並沒有得到執行。”


圖片:凱特·王

待售木炭

在一個人們不得不擔心下一頓飯從哪裡來的國家,思考保護是一種奢侈。“他們需要木材來建造房屋和生火,需要木炭來烹飪食物。他們需要清理土地,以便他們可以飼養更多的牛並種植更多的莊稼。這就是他們生存的方式,”努斯鮑姆指出。甘斯霍恩同意。“你不能只是告訴這些人不要使用木材,”他堅持說,“你必須給他們替代品。”


圖片:凱特·王

韋氏冕狐猴

然而,即使在工作人員提供了替代方案的情況下,保護工作仍然失敗了。“有時,缺乏的是向當地人民明確傳達[國際社會]為何與他們合作的資訊,”米特邁爾評論道。“如果我們正在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方式,他們必須明白,這也是因為我們有興趣維護這個生態系統,並且他們有責任遵守現行法律,不要繼續破壞森林。”他觀察到,在許多情況下,對這一點的強調不夠,因此“保護和發展計劃的目標可能沒有充分實現,因為給當地人民的資訊不夠明確。他們真的不明白我們最初為何在那裡。”

米特邁爾說,教育兒童和大學生至關重要。正如美國的兒童接觸到有關棲息地保護的問題一樣,馬達加斯加的兒童也應該如此。對保護感興趣的大學生應該獲得專案啟動資金。他說,教育工作的目標應該是培養一批馬達加斯加未來的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

政府處理保護問題的方式發生根本性轉變也至關重要。馬達加斯加的決策者繼續未能強制執行對這些保護區的保護,可能會因失去外國援助而對其人民造成額外的損害。“由於其生物多樣性,馬達加斯加從國際社會獲得的資源遠遠超過了其他類似的貧困國家,”米特邁爾說。“我認為他們沒有充分認識到這有多麼重要,以及它在引進資源方面發揮了多大的作用。” 那麼,最終,決定權掌握在馬達加斯加人民手中。當我坐在紐約的辦公室裡整理著奇妙的動植物快照時,我想起了大狐猴令人難忘的叫聲,並希望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Kate Wong is an award-winning science writer and senior editor at 大眾科學 focused on evolution, ecology, anthropology, archaeology, paleontology and animal behavior. She is fascinated by human origins, which she has covered for more than 25 years. Recently she has become obsessed with birds. Her reporting has taken her to caves in France and Croatia that Neandertals once called home, to the shores of Kenya's Lake Turkana in search of the oldest stone tools in the world, to Madagascar on an expedition to unearth ancient mammals and dinosaurs, to the icy waters of Antarctica, where humpback whales feast on krill, and on a "Big Day" race around the state of Connecticut to find as many bird species as possible in 24 hours. Kate is co-author, with Donald Johanson, of Lucy's Legacy: The Quest for Human Origins. She holds a bachelor of science degree in biological anthropology and zo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Follow Wong on X (formerly Twitter) @katewong

More by Kate Wo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