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白人和非裔美國人五年癌症生存率之間的差異——分別為 63% 和 52%——促使科學家們尋找答案。大型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即使黑人和白人被診斷出患有相似嚴重程度的癌症,黑人的生存統計資料仍然比白人差,這引發了關於兩組人群癌症生物學可能不同的猜測。但今天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一份報告增加了進一步的見解。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患者接受同等治療,黑人和白人的結果可能非常相似。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 Peter B. Bach 及其同事檢查了過去 36 年發表的 54 篇文章的資料,這些文章比較了黑人和白人癌症患者的治療和生存率。結果代表了 189,877 名白人患者和 32,004 名患有 14 種不同型別疾病的黑人患者。研究人員發現,當患者接受相當的護理時,黑人患者的死亡風險比白人高 16%。但是,一旦他們考慮到其他原因導致的死亡,例如心臟病發作、中風或糖尿病,這種差異就降至 7%。具體而言,該團隊確定,黑人患者僅在三種癌症型別中死亡風險顯著較高——乳腺癌、子宮癌和膀胱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患膀胱癌的黑人風險增加了 70%,膀胱癌是一種較罕見的型別,僅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 1%。作者認為,“這些發現表明,即使生物學差異確實存在,它們最多也只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中很小的一部分。”
儘管科學家們警告說,他們的研究並未包含所有型別癌症的資訊,也無法確保每個研究組都接受了類似的護理,但他們得出結論,癌症生物學的差異不太可能是造成大多數生存差異的原因。事實上,研究合著者 Colin Begg 指出,“治療差異、就診時疾病階段以及其他疾病的死亡率——而非生物學或遺傳差異——似乎解釋了大多數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