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保羅·桑德爾和本·赫施勒
倫敦(路透社)- 世界頂級的醫療技術公司正在轉向機器人,以幫助進行復雜的膝關節手術,承諾更快捷的手術和更好的效果,而傳統手術常常讓患者不滿。
隨著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的膝蓋和髖部逐漸退化,對人工關節置換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但在過去的15年裡,競爭對手公司一直未能提供技術進步,以獲得顯著的市場份額。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延續下去。
現在,總部位於美國的史賽克公司和英國的施樂輝公司認為這種情況即將改變,因為機器人將為他們帶來優勢。
機器人應該意味著患者創傷更小,康復更快,儘管它們仍然需要在權威的臨床研究中證明自己,而這些研究的結果將在幾年後才會公佈。
法雷斯·哈達德是倫敦大學學院醫院的顧問外科醫生,他是英國首批使用新型機器人的人之一,並對此印象深刻。 然而,他也認為醫療保健提供者需要確鑿的資料來證明它們的價值,因為每臺機器人的投資可能高達 100 萬美元。
他說:“使用機器人系統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提高精度,並能夠非常準確地擊中因患者而異的目標。” “這在膝蓋手術中尤其有用,因為它們比髖部更成問題,而且相當一部分患者對他們的膝關節置換手術並不像我們希望的那樣滿意。”
行業調查顯示,膝關節手術的滿意率僅為 65% 左右,而髖關節手術的滿意率則為 95%。
不同型別的機器人成本和複雜程度各不相同,它們可以輔助外科醫生進行精確的影像引導,以進行骨骼切割和人工關節的植入。
尊貴的機器
骨科公司希望效仿直覺外科公司的成功,該公司是醫院機器人技術的早期先驅,目前在全球安裝了 4000 多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用於包括前列腺切除術、疝氣修補術和子宮切除術等手術。
除了銷往大型西方市場外,他們還希望擴大機器人在印度、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的使用,在這些市場,擁有一套享有盛譽的高科技系統可以成為私立醫院的營銷優勢。
史賽克公司正憑藉其 MAKO 機器人手臂引領潮流,該公司於 2013 年以 16.5 億美元收購了該平臺,該平臺率先實現了機器人輔助全膝關節手術,透過確定最佳位置,然後幫助進行骨骼切割。
但它也面臨著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施樂輝公司的競爭,後者上週在美國推出了一款名為 Navio 的更便宜的產品,用於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這家英國集團於 2016 年以 2.75 億美元收購了 Navio 背後的公司。
這已經真正拉開了競爭的序幕,因為這兩家公司現在都能夠進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佔膝關節手術的絕大多數。
MAKO 僅使用史賽克公司的關節和植入物,安裝成本約為 100 萬美元,而 Navio 功能較少,並且不專門與施樂輝公司的產品捆綁,價格不到前者的一半。
兩家公司都認為,他們的機器人將幫助他們在一個十多年來一直被四家大型企業瓜分的骨科市場中佔據更大的份額。
事實上,施樂輝執行長奧利維爾·博胡恩表示,這是該公司十年來最重要的戰略投資。
他在一次採訪中表示:“我們現在基本上與史賽克公司正面交鋒。” “我確實相信,由於我們擁有機器人,無論是史賽克還是我們,我們都將獲得市場份額。”
成本效益問題
與此同時,史賽克公司預計其 MAKO 系統將從 2017 年底開始帶來市場份額的增長。
史賽克公司戰略主管凱瑟琳·歐文在 6 月份的一次投資會議上表示:“當我們退出今年時,我們預計將開始在我們的膝關節市場份額中看到證據。” “我們對 MAKO 在膝關節方面的目標是佔據數百個基點的市場份額。 至於時間範圍,我們還沒有具體說明。”
捷邁邦美和強生公司是骨科領域的另外兩家大型企業,在機器人競賽中落後,但兩家公司都計劃以不同的方式進入該領域。
強生公司正在與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的生命科學部門 Verily 合作開發手術機器人技術,而捷邁公司去年收購了法國 Medtech 的多數股權,Medtech 是一家神經外科領域的專家。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認為,機器人有可能顛覆人工關節市場,而人工關節市場可以說已經商品化,近年來沒有哪種膝關節或髖關節植入物脫穎而出。
這與施樂輝公司的博胡恩的觀點不謀而合,他認為,儘管該公司在重建外科領域排名第四,但機器人技術讓該公司有機會超越自身實力。
他估計機器人技術可能佔膝關節手術的 20% 到 40%。
然而,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競爭對手的系統如何疊加。
傑富瑞分析師表示,MAKO 提供的半自動化骨切除術很可能在長期內勝出,但 Navio 提供了一種更便宜的選擇,並且仍然遠超其他兩家主要製造商目前的任何產品。
骨科醫生哈達德曾對這兩種機器都進行過試驗,他說這些機器非常不同,醫療保健系統需要根據臨床試驗結果評估它們的成本效益。
“我認為臨床益處將非常明顯,但這是否證明前期投入是合理的,這是一個大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