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一種新的實驗性處理器結合了實用量子計算所需的許多屬性,但這項強大技術的全面實施仍然遙遙無期。
這種演示量子處理器由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NIST) 的一組研究人員設計,相關描述發表在今天線上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中。該裝置允許在少量量子位元(或稱量子位)上可靠地應用多個邏輯運算,並透過物理移動量子位在裝置上實現近一毫米的資訊傳輸。
該處理器中承載資料的量子位儲存在離子中,或被電場捕獲在固定位置的帶電原子中。資訊透過調整量子位的量子態(在本例中為原子的自旋)進行編碼,使用雷射脈衝。
NIST 的博士後研究員、主要研究作者喬納森·霍姆說,這種演示處理器因其邏輯運算的穩定組合而引人注目,這有點類似於經典計算機的“與”門和“非”門,以及資訊在處理器周圍的移動。
霍姆說,過去,量子位的移動通常會降低其上編碼的資訊,使其超出可用範圍。“因此,這裡的主要進步是我們現在實施了允許我們不僅移動資訊,而且在我們完成所有傳輸之後,我們可以像在傳輸之前一樣好地處理資訊的方法,”他說。
為了保持原子的穩定,霍姆和他的同事採用了一種稱為同情冷卻的過程。與鈹離子量子位一起捕獲的鎂離子充當製冷劑——關鍵在於這兩種離子與非常不同的光波長相互作用。因此,雷射可用於冷卻鎂製冷劑,鎂製冷劑反過來冷卻鈹離子,而不會影響後者的量子態。“這意味著我們可以照射光,而不會殺死儲存在鈹中的量子位,”霍姆說。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被俘獲離子量子計算小組負責人、物理學家鮑里斯·布利諾夫說:“NIST 團隊一直在努力實現證明這種架構確實有效的目標,現在他們首次將所有要素結合到一個實驗中。”
布利諾夫說:“當然,這仍然是一個非常小的量子資訊處理器:只有兩個量子位離子和兩個用於同情冷卻的‘製冷劑’離子。擴充套件到更多量子位將需要一些努力。”
霍姆欣然承認,新的處理器只是一個小規模的演示,新增更多量子位將很困難。“看起來我們確實擁有在更大的裝置中執行所需的所有技術,但實際上構建和控制更大的裝置是一項技術挑戰,”他說。
霍姆說,即使是新裝置,雖然相當可靠,但仍缺乏實用量子計算機所需的保真度。處理器大約 95% 的時間都在工作,但目標是 99.99% 的執行準確率。“所以你可以看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說,“為了達到我們想要達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