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路透社) - 中國發布了“行為準則”指南,以應對汙染和減少環境破壞,敦促人們從步行和騎腳踏車到購買包裝更少的商品,各盡其能。
中國政府已將公眾參與確定為扭轉三十多年來經濟高速增長所造成的一些環境破壞的關鍵要素。
這份包含八項標準的清單于週三在環境部網站(www.mep.gov.cn)上釋出,敦促公民不要焚燒垃圾,並限制燃放煙花和燒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它還敦促公眾承擔起汙染責任,向當局舉報非法行為。
今年四月透過的該國《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規定,保護環境是中國所有公民的義務。
當地政府的一項研究在四月份顯示,中國首都北京霧霾的 31% 來自車輛,22.4% 來自燃煤,18.1% 來自工業。
北京市環保局表示,14.1% 來自其他較小的來源,如食品準備、畜牧養殖和車輛維修。
(David Stanway 報道;Jeremy Laurence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