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今天出版的《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保護地球的生物多樣性不僅僅是一個美好的想法,而是確保地球生態系統理想運作的必要之舉。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的米歇爾·洛羅和倫敦帝國學院的安迪·赫克託分析了從 BIODEPTH 收集的資料,BIODEPTH 是一項在七個歐洲國家 500 多個草原地點進行的國際實驗,旨在計算植物物種之間互補相互作用的相對重要性。
在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研究人員在 BIODEPTH 地點種植了不同數量和型別的植物物種和功能組——生態學家用來描述物種在生態系統中作用的分類——以模擬物種滅絕的影響。洛羅和赫克託借鑑進化遺傳學的技術,設計了一個新的方程式,以分離兩種競爭機制的影響,從而解釋物種多樣性對生態系統生產力的影響。第一種是“抽樣”或“選擇”效應,它指出,隨著物種數量的增加,隨機樣本包含更具生產力物種的可能性也會增加。換句話說,某些單獨的生產力物種才是重要的。第二種效應基於物種互補性——它指出,物種越多,物種之間的合作就越有可能導致資源的最有效利用。
這種新方法,被命名為洛羅-赫克託方程,表明互補效應更為重要。在對來自 205 個地點的 BIODEPTH 資料進行分析後,選擇效應的平均值為零。然而,互補效應的平均值顯著為正,這表明不同植物物種對不同角色的專門化從根本上影響了生態系統的工作方式。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赫克託說:“以前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的理由包括審美和倫理推理:我們喜歡其中的一部分,並且讓它滅絕是錯誤的。” “在這裡,我們與其他生態學家的發現一起表明,還有另一個互補的理由來保護多樣性——它在決定環境運作方式方面發揮著作用。”
在隨附的評論中,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的奧斯瓦爾多·E·薩拉警告說,由於 BIODEPTH 中取樣的草原必然會定期受到干擾,因此與其他環境相比,它們可能受物種喪失的影響較小。他寫道:“物種互補性在受干擾較少且進化歷史較長的生態系統中可能發揮更強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