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巨大的超音速降落傘尚未準備好將宇航員降落在火星上。
這個100英尺寬(30米)的降落傘——有史以來部署的最大的超音速降落傘——顯然今天被撕裂了(6月8日),這是NASA低密度超音速減速器(LDSD)飛行器的第二次飛行測試期間,該航天機構建造該飛行器是為了學習如何將超重型有效載荷(如居住艙模組)軟著陸到火星表面。
“降落傘已部署,但未充氣。我們將研究本次測試的資料以學習和改進,”NASA官員今天透過該機構的Twitter賬戶@NASA表示。[NASA“飛碟”測試飛行照片]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今天的測試於美國東部時間下午1:45(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745;夏威夷當地時間上午7:45)從夏威夷考艾島的太平洋導彈靶場升空,與第一次LDSD飛行類似。2014年6月的那次測試也進展順利,直到超音速降落傘需要捕捉快速移動的空氣時才出現問題。
需要新的著陸技術
1噸重的“好奇號”漫遊車是NASA有史以來在紅色星球上著陸的最重物體。“好奇號”於2012年8月著陸,幾乎達到了其火箭動力“天空起重機”和50英尺寬(15米)降落傘的效能極限。
“目前,就尺寸和重量而言,我們在火星上可以著陸的物體已經達到了技術極限,”NASA空間技術任務理事會副局長史蒂夫·尤爾奇克在6月1日的新聞釋出會上說。
“因此,這項新技術是人類任務著陸5公噸,甚至30公噸及以上有效載荷所必需的,”他補充說,指的是LDSD系統。
該系統由一個碟狀“超音速充氣氣動減速器”(SIAD)和一個100英尺的降落傘組成。SIAD旨在安裝在大氣層進入飛行器的邊緣周圍,透過增加其表面積從而增加其阻力來減速。NASA工程師正在開發兩個版本的SIAD;一個充氣後寬20英尺(6米),另一個寬26英尺(8米)。[如何在火星上著陸:火星技術詳解(資訊圖)]
LDSD團隊為該裝置設計了一項高空測試,利用地球表面上方稀薄的空氣是對火星大氣層的良好模擬這一事實。
一個400英尺寬(121米)的氣球將LDSD測試飛行器提升到太平洋導彈靶場上方約23英里(37公里)的高度。這個7,000磅(3,175公斤)的飛行器被投放;然後它啟動其機載火箭發動機,將飛行器加速到超音速,高度達到34英里(55公里)左右。
然後,SIAD充氣。此操作將LDSD飛行器的速度從大約四倍音速(馬赫數4)減慢到馬赫數2.35——理論上,這足夠慢,足以讓巨大的降落傘安全展開,引導飛行器軟著陸在太平洋中。
第二次飛行測試
LDSD系統的第一次此類飛行測試是在2014年6月28日。那天一切進展順利,直到降落傘展開的時候;超音速降落傘很快被摧毀了。
儘管如此,LDSD團隊成員宣佈這次試驗取得了成功,稱他們學到了很多東西,這將有助於他們改進著陸技術。事實上,今天的飛行採用了新型改進的超音速降落傘,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在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LDSD專案經理馬克·阿德勒說。
“現在,我們開發了一種更加堅固、更強大的降落傘,他們這次將能夠對其進行測試,”阿德勒在6月1日的新聞釋出會上說。任務團隊成員表示,第二次測試主要集中在新的降落傘上,因為SIAD和測試飛行器的其他方面在第一次測試中執行良好。
因此,在今天的明顯降落傘故障後,在任務控制中心聽到的呻吟聲非常有道理。再一次,一切都執行良好——測試飛行器按計劃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5:35(格林威治標準時間2135)分離;火箭發動機點火,將飛行器加速到馬赫數4——除了改進後的降落傘。
事件的完整細節可能暫時還不得而知;工程師需要檢查儲存在LDSD測試飛行器“黑匣子”上的資料。(回收船在太平洋待命,準備回收碟形飛行器並將其拖回陸地。)
任務團隊成員表示,雖然降落傘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工作,但今天的測試仍將返回有價值的資訊。
“這正是我們在將東西送往火星之前進行此類測試的原因,以便我們能夠確切地瞭解它們是如何工作的,或者不工作的,”JPL工程師丹·科塔說。
“然後我們可以改進我們的設計,以確保當我們真正準備好將[重型]航天器送往火星時,我們知道它們將在重大任務中發揮作用,”科塔在NASA電視臺播出的今天測試的網路直播中說。
阿德勒說,LDSD計劃的成本約為2.3億美元。第三次飛行測試也計劃從考艾島發射,暫定於明年進行。
今天的飛行測試原定於6月2日進行,但強風和可能阻礙LDSD飛行器回收的洶湧海面將發射推遲了近一週。
編者注: 本報道是我們早期發射報道的更新版本,包括有關今天LDSD飛行測試的新細節。
版權所有 2015 SPACE.com,Purch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