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隨著地球人口從現在的 70 億邁向 2050 年的 90 億,世界各地的城市正以每週約 100 萬人的速度迅速擴張。
科學家週二表示,城市區域將在 20 年內擴張,面積相當於歐洲大部分地區,但幾乎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為這種擴張帶來的重大挑戰做好準備。
他們說,目前全球已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區,如果目前的預測成立,到本世紀中葉,這一比例將飆升至三分之二。“為了全球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對城市進行重新規劃,”東京全球碳專案主任 Shobhakar Dhakal 在“地球壓力之下”會議的第二天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延續下去。
恢復是本次會議的一個主要主題,會議在倫敦東區船塢地區的原工業荒地舉行,毗鄰今年奧運會新體育場的所在地。與會者瞭解到,超過 70% 的改變氣候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城市,排放量預計將從 1990 年的 150 億噸、2010 年的 250 億噸增加到 2030 年的 365 億噸。
但是,世界上大多數城市既沒有規劃,也沒有打算容納預計居住的龐大人口,而且在許多情況下,老化的供水、汙水、電力和交通系統已經難以應對。
一個世紀前,人口超過 100 萬的城市還不到 20 個,而現在大約有 450 個,其中至少有 10 個城市的人口超過 1000 萬。
“北美郊區已走向全球”
耶魯大學的 Karen Seto 在週四結束的會議上表示:“二戰以來城市的發展方式在社會和環境方面都不可持續,持續的城市擴張帶來的環境成本太高,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地球不能承受不城市化。然而,各地的人們越來越接受西方的建築和城市化風格,這些風格是資源密集型的,而且往往不適應當地氣候,”她說。“北美郊區已走向全球,依賴汽車的城市發展正變得越來越普遍。”
科學家們呼籲採取一系列關鍵行動,包括更好的城市規劃、改進的健康監測、調節道路使用的擁堵費、平衡電力供需的智慧電網,以及更多作為城市之肺的綜合綠地。他們還呼籲改善供水、排水和廢物處理,以及恢復城市河流,這可能有助於提高可持續性和生活品質。
2800 名與會者中的一些人表示,這些行動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即透過更清潔的空氣和鼓勵在新開放空間進行更多鍛鍊來實際改善公眾健康。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環境研究榮譽教授 Roberto Sanchez-Rodriguez 說:“我們現在擁有獨特的機會來規劃即將到來的城市化爆發,以減少生態系統壓力,改善數十億人的生計,並避免發生重大的全球環境問題和災難。” “這個過程刻不容緩。”
重新思考資源流動的必要性
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主任 Sybil Seitzinger 表示,城市必須將自己置於全球視角之下,其責任不能止於城市界限。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是一個科學研究專案,成立於 1987 年,由國際科學理事會贊助。
“從城市外部帶入城市的一切——食物、水、產品和能源——都需要以可持續的方式採購。我們需要重新思考資源流向城市,”她說。
同樣在週二的會議上,科學、研究和聯合國機構的一個主要聯盟啟動了一項為期 10 年的倡議——“未來地球: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該倡議將於明年啟動,以協調對氣候變化帶來的主要社會和環境挑戰的科學研究,這些挑戰將在未來幾年出現。它將在 6 月在里約熱內盧舉行的里約 +20 會議上正式啟動。
雖然會議坦率地談到了地球面臨的重大問題,同時也對至少解決其中一些問題持相對樂觀的態度,但一個會外會也展示了全球審議的陰暗面,審視了一些透過地球工程有意操縱地球氣候的選擇,從向海洋傾倒鐵屑到雲播撒,再到向平流層注入“定製粒子”。
會議的結論是,雖然近期有意進行地球工程的可能性非常渺茫,但不能排除在未來某個時候使用它的可能性。
經 Climatewire 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 出版。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