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分子在癲癇發作前數小時激增

研究人員在癲癇患者體內測量到預測性轉移 RNA 增加

腦部掃描顯示癲癇引起的活動。

科學來源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全球有超過 5000 萬人患有癲癇,其最殘酷的方面之一是其不可預測性。患者很少知道癲癇何時會發作。

但是,未來神經研究所(FutureNeuro,愛爾蘭皇家外科醫學院主辦的研究機構)的分子生物學家瑪麗昂·霍格(Marion Hogg)及其同事發現,血液中分子的水平在癲癇發作前後有所不同。這一發現可能促成一種血液測試,用於評估癲癇發作的可能性,使患者能夠服用速效預防藥物。這項發表在 7 月《臨床研究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研究,甚至可能為癲癇的病因提供線索。

研究人員分析了癲癇患者血液中的血漿樣本,發現某些轉移 RNA (tRNA) 片段——一種參與將 RNA 翻譯成蛋白質的分子——似乎在癲癇發作前數小時激增,然後在發作後恢復正常水平。這些片段是在酶切割 tRNA 以應對壓力時形成的,壓力可能是由癲癇發作前大腦活動增加引起的。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澳大利亞墨爾本聖文森特醫院的神經科醫生馬克·庫克(Mark Cook)沒有參與這項工作,他說 tRNA 的波動可能反映了生物鐘的節律。“在患有慢性癲癇的成年人中,我們看到週期持續七天、二十八天、四十天,”庫克說。“這些模式控制著大腦的興奮性,使您更容易或更不容易癲癇發作。” 因此,新的發現最終可能有助於更好地理解癲癇的病因。“我們不知道是什麼驅動了這些週期,但這裡可能有一個線索,表明有基因驅動著這個系統,產生這些片段,從而可以預測癲癇發作,”庫克說。“這非常令人興奮,因為它不僅告訴您關於癲癇的資訊,還告訴您大腦是如何運作的。”

庫克的研究小組 ранее 透過監測大腦活動來預測癲癇發作,但這需要侵入性手術。未來神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癲癇預測裝置,該裝置使用家庭針刺血檢,類似於血糖監測儀。該研究的分析需要相對大量的從血液中分離出來的血漿——因此,當前的挑戰是開發一種既適用於小樣本又適用於全血的裝置。“我們預計這種裝置可能會在未來五年內供患者使用,”霍格說。

提前預警可能會對患者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您有預兆,也許您就不會去上班、開車或游泳,”霍格說。雖然有些癲癇藥物是速效的,但大多數是用於長期管理——但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對後者沒有反應。庫克說,準確的癲癇發作預測將鼓勵開發用於急性用途的藥物,與每日用藥方案相比,這可能意味著更少的副作用。

西蒙·梅金 是一位居住在英國的自由科學記者。他的作品曾發表在《新科學家》、《經濟學人》、《大眾科學》和《自然》等刊物上。他報道生命科學,專攻神經科學、心理學和精神健康。在 X(前身為 Twitter)上關注梅金 @SimonMakin

更多作者:西蒙·梅金
大眾科學雜誌 第 321 卷 第 5 期本文最初以“癲癇發作預警”為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第 321 卷第 5 期(),第 11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1119-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