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rian Switek,來自自然雜誌
大約13800年前,北美洲的一隻乳齒象遭遇了一個頗具諷刺意味的結局。它死於人類之手,而人類使用的是用另一隻乳齒象的骨骼製成的骨制投射物。一項針對這只不幸的長鼻野獸遺骸的研究為巨型動物群的衰落可能比之前提出的更為漸進的理論增加了分量。
這隻乳齒象(Mammut americanum)的骨骼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從華盛頓州的馬尼斯遺址挖掘出來的。初步檢查發現骨骼上有切割痕跡,一塊骨制投射物尖端嵌入了乳齒象的肋骨之一。這隻乳齒象曾被獵殺。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提供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這場搏鬥究竟發生在何時一直存在爭議。與乳齒象骨骼相關的有機物質的放射性碳年代測定結果約為14000年前,這個日期被認為比人類開始捕獵乳齒象的時間早了2000年。根據古生物學家保羅·馬丁在20世紀60年代首次提出的被稱為“閃電戰”模型的滅絕情景,人類在大約12000年前迅速遍佈北美,並消滅了乳齒象和其他大型更新世哺乳動物。
現在,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的地球考古學家邁克爾·沃特斯和他的同事們重新審視了馬尼斯遺址的材料。對乳齒象肋骨和象牙中的膠原蛋白進行的碳年代測定結果約為13800年,證實了這隻動物的古老性。此外,對肋骨和骨制尖端的DNA和蛋白質測序與乳齒象的遺傳物質相匹配。研究人員今天在《科學》雜誌上報告了這一發現的意義。
之前發現的大多數猛獁象和乳齒象的獵殺遺址都被歸因於克洛維斯文化的人類,他們使用精細磨製的石器。這些人被認為是北美更新世野生動物的第一批主要獵人。但是,在乳齒象肋骨中發現的骨制工具是由一個至少在800年前就捕獵乳齒象的文化創造的。
沃特斯說,殺死乳齒象的人類“攜帶了一套耐用、致命且便攜的工具包”。馬尼斯遺址甚至可能是一個一舉兩得的發現。“這些人要麼是從新鮮的屍體上收集骨骼,”沃特斯推測,“要麼他們為了製作骨制尖端而殺死了另一隻乳齒象。”
馬尼斯遺址並非獨一無二。沃特斯指出,威斯康星州的兩個猛獁象獵殺遺址,年代分別約為14200年和14800年前,也表明了前克洛維斯獵人的存在。
獵人的間接蹤跡也可以在生態記錄中看到。2009年,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傑奎琳·吉爾和她的同事們發現,從印第安納州和紐約州的更新世沼澤中取樣的糞生真菌Sporormiella的波動,追蹤了大型食草動物丰度的變化。更新世的食草植物大約在14800年前開始減少,然後在大約13000年前在當地滅絕。沃特斯認為,這種生態模式與考古記錄相符。
前克洛維斯獵殺遺址究竟表明了什麼關於更新世滅絕的觸發因素尚不完全清楚。“顯然,一隻被獵殺的乳齒象並不能證明狩獵導致了該物種或任何其他物種的滅絕,”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阿德里安·利斯特說。但他指出,新的發現與糞便孢子記錄是一致的。
沃特斯推測,也許人類的到來將已經衰弱的巨型動物種群推向了崩潰的邊緣。“這些動物正在走向衰落,”沃特斯說,“由於氣候和植被的原因而倍感壓力,而且對這些動物的狩獵壓力比我們想象的要早。”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這篇文章於2011年10月20日首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