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人們都知道火星的氣候,由於其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層,對人類生命是充滿敵意的。隨著當前一期科學雜誌上發表的兩篇論文,科學家們對火星氣候隨時間變化的方式有了更好的理解。事實上,它似乎比之前認為的波動更大。
在第一份報告中,馬林空間科學系統公司的邁克爾·C·馬林和他的同事們檢查了火星全球勘測者號上的火星軌道器相機在 1999 年和 2001 年拍攝的這顆紅色星球南極冰蓋的高解析度影像。對冰蓋上不規則的坑窪、山脊和土堆的比較揭示了頂層二氧化碳霜的顯著侵蝕。研究人員計算出,在過去一個火星年(或 687 天)的過程中,測量的特徵中有 25% 到 50% 消退了一到三米。
利用火星全球勘測者號上的第二臺儀器,來自 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測量了這顆行星南北極二氧化碳積雪沉積物的高度變化。“我們已經測量了二氧化碳在火星整個表面的冬季何時何地存在,”合著者瑪麗亞·祖伯解釋說,“這將使更精確的火星天氣模型得以開發。”他們發現,跨季節最大的高度變化發生在兩極,但大部分積雪和蒸發發生在緯度較低的 75 度左右。研究人員還首次注意到該行星上非季節性的積雪和蒸發。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大衛·A·佩奇在一篇隨附的評論中寫道,新的分析“表明,火星當前的全球碳迴圈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加動態和有趣”。實際上,馬林認為,“我們今天看到的火星環境可能與幾百年前不同,也可能與幾百年後將存在的環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