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雜誌宣佈,一篇聲稱轉基因 DNA 已進入墨西哥野生玉米的報告本不應發表。該聲明於上週四在網上公佈,同時釋出了兩篇對該研究的評論以及作者的反駁。儘管他們沒有撤回原始文章,《自然》雜誌編輯菲利普·坎貝爾表示,該雜誌已決定澄清圍繞該文章的情況,並“讓我們的讀者自行判斷科學性”。
這篇有爭議的論文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 David Quist 和 Ignacio H. Chapela 撰寫,發表在 2001 年 11 月 29 日的期刊上。文中,該團隊報告稱,儘管自 1998 年以來全國範圍內禁止轉基因玉米,但來自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州的本地玉米仍含有轉基因材料。他們進一步指出,拼接進植物的基因不穩定,並以不可預測的方式散佈在基因組周圍。
正是第二個結論引起了最多的指責。“轉基因片段化並隨意散佈在整個基因組中的發現將是前所未有的,並且Quist和Chapela的資料不支援這一點,”華盛頓大學的 Matthew Metz 和瑞士植物科學研究所的 Johannes Futterer 在《自然》網站上的第一篇評論中指出。他們認為 Quist 和 Chapela 錯誤地解釋了一種稱為反向 PCR (i-PCR) 技術的結果,該技術允許科學家檢查與已識別部分相鄰的一段未知 DNA。Quist 和 Chapela 的批評者表示,該技術容易產生偽影和誤解。“轉基因玉米可能在墨西哥被非法種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 Nick Kaplinsky 和他的同事在第二篇評論中寫道,“但 Quist 和 Chapela 聲稱這些轉基因已經滲透到整個本地玉米基因組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然而,Quist 和 Chapela 並不同意。在他們的反駁中,他們提出了新的資料,並聲稱這“證實了我們最初檢測到的轉基因 DNA 已整合到瓦哈卡州當地地方品種的基因組中”。然而,他們確實承認,一些關於 i-PCR 技術的擔憂——以及由此產生的外源基因散佈在基因組周圍的說法——是有充分理由的。
在這個問題上達成共識可能仍然難以捉摸,尤其是在圍繞轉基因食品和生物技術的激烈辯論已經存在的情況下。但進一步研究是必要的,因為正如 Kaplinsky 和他的同事指出的那樣,“關於轉基因生物的資訊必須可靠和準確,因為重要的政策決定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