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一公噸煤炭大致有人那麼大,可能有五英尺(1.5米)高,幾英尺寬。黑如夜晚,這巨大的煤塊包含足夠的能量為一個普通美國家庭供電兩個月——並釋放2.5公噸二氧化碳,這是氣候變化中最常見的溫室氣體。
這樣一個煤塊的模型被埋藏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MNH)的一個新展覽中:“氣候變化”。該展覽於10月18日在紐約市開幕,之後還將巡迴至芝加哥、克利夫蘭和聖路易斯,以及包括西班牙、丹麥和阿布扎比在內的國際目的地。AMNH館長艾倫·富特說,其目標是“為公眾揭開我們這個時代最緊迫和最困難的問題之一的神秘面紗”。這個展覽“解釋了氣候變化是什麼,關於它已知什麼,還有什麼未知,以及有什麼證據可以讓人抱有希望。”
檢視幻燈片
沿途,展覽探索了紐科門蒸汽機及其後代化石燃料驅動的機器,這些機器既促進了現代生活,又加劇了氣候變化;透過涵蓋植樹、汽車出行和燈泡的互動站,展示瞭如何在個人生活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方法;全球變暖可能造成的極端天氣,例如由一道10英尺(三米)高的雨牆和暴風雨聲音所例證;以及可以提供不產生二氧化碳的能源的潛在解決方案,例如風能、核能、太陽能、碳捕獲和儲存、地熱和水壩。“所有這些都充滿希望,都應該追求,”富特指出。
事實上,正如電子時代所證明的那樣,“把我們帶入這種困境的智慧和才智,”AMNH氣候變化與地球和行星科學館館長埃德蒙·馬特茲說。“這些也是將我們從中解脫出來的相同特質。”
參觀者有機會透過部落格或在展覽處提供的留言卡上提出巧妙的建議或只是評論。一些建議包括:“生物燃料是一個騙局”;“混合動力悍馬”;“停止使用一次性尿布”。
如果不採取行動,後果將是可怕的:一個自然現象失衡的星球。普林斯頓大學地球科學家、聯合策展人邁克爾·奧本海默說,如果我們不採取行動,“我們註定要把一個我們不願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傳給我們的孩子或孫子。”
就目前而言,展覽本身需要大量的化石燃料能源,這正是造成問題的原因,但儘可能地透過節能型發光二極體來緩解。但也許禮品店裡那件印著“謝謝!為了所有的全球變暖”的嬰兒連體衣承載著最恰當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