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吡酮目前已獲得FDA批准作為區域性抗真菌霜。
(圖片來源
Fougera)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一種皮膚科醫生常用於治療甲癬的常見藥物,似乎帶有一種並非微不足道的副作用:根除艾滋病毒。
在羅格斯新澤西醫學院進行的一項研究中,藥物環吡酮不僅能從細胞培養物中完全根除具有傳染性的艾滋病毒,而且與當今最先進的抗病毒治療方法不同,當停止用藥時,病毒不會反彈。這意味著可能不需要終身使用來控制艾滋病毒。
同一組研究人員此前已表明,環吡酮——已獲得FDA和歐洲EMA批准,可安全用於人體治療足癬——抑制艾滋病毒基因在培養物中的表達。現在他們發現,它還能阻斷線粒體的基本功能,從而導致細胞自殺途徑的重新啟用,同時還能保護健康細胞。
研究人員表示,艾滋病毒的一個方面使其特別持久,即使在面對強效抗病毒治療時也是如此,那就是它有能力停用細胞的利他性自殺途徑——這種途徑通常在細胞受損或感染時啟用。換句話說,原本會透過自殺來保護健康細胞的受感染細胞不再執行任何利他性的神風特攻隊任務。環吡酮透過雙重否定來欺騙這些細胞回到它們的老路,即停用對自殺途徑停用的停用。
相關報道
顯然,仍然需要進行人體臨床試驗,以研究環吡酮作為潛在的區域性艾滋病毒治療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它已被認為對一種型別的人體使用是安全的,這一事實可能會使監管過程比平時更快。
事實上,研究人員指出,另一種目前被認為有助於抑制艾滋病毒的FDA批准藥物,名為去鐵酮,跳過了動物研究,直接從培養測試進入在南非進行的I期人體試驗,這可能為其他FDA批准的藥物更快地透過研究階段鋪平了道路。(與獲批用於區域性治療的環吡酮不同,去鐵酮已獲得FDA和EMA批准用於全身用藥,這意味著它影響的不僅僅是身體的某個部位。)
關於環吡酮的新發現發表在《PLOS ONE》期刊的最新一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