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的早期居民更像日本人,而不是其他亞洲人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週《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文章,為關於新世界早期居民起源的激烈辯論再添新論據。密歇根大學人類學博物館的C. Loring Brace及其同事分析了來自全球各地史前和現代人類頭骨的資料,試圖追蹤早期人類進入新世界的遷徙路線。

研究人員分析了之前收集的來自歐洲、亞洲和美洲的1988個人類頭骨的資料。科學家們使用對每個頭骨進行的21項詳細測量,比較了史前和現代樣本,並尋找不同地理隔離群體之間的相似之處。

他們的結論是,居住在西半球的最早的人類——可以追溯到15000年前——與現代和史前時期的日本人相比,更像日本人,而不是其他亞洲大陸人口。然而,研究人員發現,後來到達新世界的人,如因紐特人和美國西南部的納-德內語系民族,與蒙古族、漢族和東南亞血統的內陸人口在頭骨和麵部特徵方面更為相似。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科學家們推測,農業的興起刺激了亞洲大陸東部人口向包括新世界在內的多個地區的大規模擴張。研究人員寫道,由於這些地區已經被佔據,因此“其結果是比任何早期遷徙都更高的基因交流速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