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 IAN C. GILBY 提供 |
研究艾滋病病毒的研究人員面臨的眾多嚴峻問題之一是,它究竟來自哪裡。目前普遍的理論認為,它起源於一種相關的疾病——猴免疫缺陷病毒 (SIV)——從黑猩猩傳播到人類。然而,迄今為止,只有少數圈養動物的病毒檢測呈陽性,這讓尋找野生 SIV 天然宿主的科學家感到困惑。現在,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份新報告描述了在野生黑猩猩身上發現的首例 SIV 病例,為艾滋病的起源可能在哪裡提供了進一步的線索。
透過一種非侵入性 SIV 檢測方法,可以從尿液和糞便中存在的抗體檢測病毒,伯明翰阿拉巴馬大學的 Mario Santiago 及其同事對象牙海岸、烏干達和坦尚尼亞的 58 只野生黑猩猩進行了檢測。其中一隻動物,坦尚尼亞一隻健康的 23 歲雄性黑猩猩,檢測結果呈陽性。“在野外首次發現這種病毒,為開始研究這類病毒在其天然宿主中的自然傳播性打開了一扇機會之窗,”研究合著者 George Shaw 解釋說。此外,他說,這隻動物的發現是“絕對、明確地證明並最終了解黑猩猩是如何從某種東西中感染病毒,攜帶病毒很長時間,然後將其傳播給人類所需的眾多碎片之一。”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看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受感染的黑猩猩居住在貢貝河國家公園,這是一個因靈長類動物學家珍·古道爾而聞名的保護區。由於古道爾及其同事已經研究它近 20 年,科學家們可以分析它以前所有的配偶和後代,以闡明 SIV 病毒如何在野外傳播。“從這些研究中可以找到線索,解釋為什麼這種疾病在黑猩猩身上是良性的,但在人類身上卻是有毒的,”肖說。報告稱,野生黑猩猩中 SIV 感染的流行率“出奇地低”,需要進行更多的實地研究以更好地瞭解其流行病學。
對黑猩猩攜帶的 SIV 毒株的分析發現,它與所有先前已知的 SIV 或 HIV-1(導致艾滋病的病毒)毒株都不同。由於這種差異,科學家們得出結論,來自同一亞種(Pan troglodytes schweinfurthii)的黑猩猩,即居住在東非的黑猩猩,沒有將病毒傳播給人類。相反,肖說,這一發現為流行的理論提供了支援,即來自中西非的黑猩猩,亞種 Pan troglodytes troglodytes,傳播了病毒。他指出,下一步將是研究西非的野生黑猩猩,以進一步瞭解艾滋病興起背後的情況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