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鳥類擁有飛行的智慧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正如任何鴕鳥都知道的那樣,離地起飛需要的不僅僅是翅膀和羽毛。《始祖鳥》是已知最早的鳥類,對其進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證據,證明了被認為對飛行至關重要的特定神經機制的存在。

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始祖鳥》擁有鳥類的羽翼和叉骨,但卻有爬行動物的牙齒和長長的骨質尾巴。當古生物學家在1861年發現第一塊化石時,一些人將其吹捧為當時剛提出的進化論的驗證。“這是一個過渡形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蒂莫西·B·羅威評論道,“正如達爾文主義者所預測的那樣。”鳥類的起源是早期關於進化討論的最大戰場之一,而這場辯論的部分中心在於《始祖鳥》是否會飛。

之前的研究側重於空氣動力學和羽毛形狀,但羅威和他的同事在第一具《始祖鳥》骨骼的頭骨中尋找鳥類特徵,這具骨骼有1.47億年的歷史。他們拍攝了1300張英寸長的頭部X射線影像,透過計算機斷層掃描(CT)建立了顱腔的三維重建。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結果表明,這種原始鳥類的大腦體積為1.6毫升,小於同等大小的現代鳥類,但大於爬行動物。《始祖鳥》擴大的視覺中心和內耳道與會飛的鳥類非常相似。作者認為,這些大腦結構暗示的強大視覺和平衡能力是飛行所必需的屬性。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俄亥俄大學的勞倫斯·M·威特預設為,傳統觀點認為“《始祖鳥》可以飛到空中,但可能不是一個非常好的飛行者。”在隨附的評論中,威特默指出,這些新的CT掃描結果與被稱為翼龍的爬行動物的掃描結果之間存在相似之處,翼龍在第一隻鳥類出現在地球上之前近1億年前就開始飛行。“我們過去認為羽毛造就了鳥類,”羅威評論道,但這些古代飛行員的頭骨表明,“你必須安裝一臺大型計算機才能飛行。”--邁克爾·希爾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