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古代澳大利亞人的DNA

加入我們科學愛好者的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各種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現代人類起源的研究傳統上依賴於化石和考古資料,以及對現有人群的基因研究。但近年來,研究人員已成功從化石中提取出古代DNA,為研究增添了引人注目的新資料集。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一直專注於來自尼安德特人的DNA,尼安德特人是居住在歐洲和西亞的古人類群體。樣本量很小(已分析來自三個標本的DNA),但結果表明尼安德特人的DNA——至少是來自細胞能量產生器官線粒體的DNA——與我們自己的DNA不同。因此,一些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尼安德特人一定是不同的物種。然而,批評者認為,如果沒有來自類似古代的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類的線粒體DNA (mtDNA) 資料進行比較,這種差異實際上毫無意義。現在,今天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上的新研究正在填補這一空白,研究結果可能會迫使一些學者重新考慮尼安德特人的進化地位。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格雷戈裡·J·阿德科克 (Gregory J. Adcock) 和他的同事們從 10 個古代但解剖學意義上現代的澳大利亞人的化石遺骸中提取並研究了 mtDNA,其中包括一個有 60,000 年曆史的標本,稱為芒戈湖 3 (LM3)。有趣的是,與尼安德特人 mtDNA 研究一樣,對 LM3 序列的分析揭示了一種 mtDNA 譜系,這種譜系在現代人類中已不復存在。“如果現代人類 (LM3) 中存在的 mtDNA 會消失,那麼尼安德特人的 mtDNA 可能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紐約州立大學奧尼昂塔分校的人口遺傳學家約翰·H·雷萊斯福德 (John H. Relethford) 在PNAS 報告的評論中寫道。“如果是這樣,那麼在現代人類中不存在尼安德特人 mtDNA 並不能否定與現代人類存在某種基因連續性的可能性。” 也就是說,長期以來備受詬病的尼安德特人很可能就是我們的祖先之一。

Kate Wong is an award-winning science writer and senior editor at 大眾科學 focused on evolution, ecology, anthropology, archaeology, paleontology and animal behavior. She is fascinated by human origins, which she has covered for more than 25 years. Recently she has become obsessed with birds. Her reporting has taken her to caves in France and Croatia that Neandertals once called home, to the shores of Kenya's Lake Turkana in search of the oldest stone tools in the world, to Madagascar on an expedition to unearth ancient mammals and dinosaurs, to the icy waters of Antarctica, where humpback whales feast on krill, and on a "Big Day" race around the state of Connecticut to find as many bird species as possible in 24 hours. Kate is co-author, with Donald Johanson, of Lucy's Legacy: The Quest for Human Origins. She holds a bachelor of science degree in biological anthropology and zo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Follow Wong on X (formerly Twitter) @katewong

More by Kate Wo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