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感謝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惠允 |
儘管渡渡鳥是代表滅絕的標誌性鳥類,但其進化史長期以來一直讓科學家們難以捉摸。這種不會飛的鳥類滯留在印度洋島嶼模里西斯(馬斯克林群島之一),於 1681 年滅絕。現在,新的 DNA 分析揭示了渡渡鳥的基因起源,並可能有助於解釋其島嶼隔離。一份詳細介紹這些發現的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
牛津大學的 Beth Shapiro 及其同事從唯一倖存的、含有軟組織的渡渡鳥標本中提取了 DNA:所謂的“愛麗絲夢遊仙境”渡渡鳥,該標本收藏於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據信啟發了作家劉易斯·卡羅爾創作的一個角色。研究人員將渡渡鳥的 DNA 與其最近的近親——已滅絕的不會飛的孤鴿——以及 35 種現存的鴿子和斑鳩進行了比較。他們確定渡渡鳥和孤鴿都屬於鴿子科,也稱為鴿形目。該團隊報告稱,這些鳥類現存最近的親戚是生活在東南亞的尼柯巴鴿。其他近親包括新幾內亞的鳳頭鴿和薩摩亞的奇特齒嘴鴿。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根據亨利·韋爾科姆古代生物分子中心的共同作者 Alan Cooper 的說法,研究結果表明,渡渡鳥和孤鴿在大約 4000 萬年前與它們的南亞親戚分離,後來飛越印度洋到達馬斯克林群島。然後,這些鳥類在大約 2600 萬年前彼此分化。但由於模里西斯直到 800 萬年前才出現,而羅德里格斯島(孤鴿的家園)直到 150 萬年前才出現,科學家們認為,這些鳥類將馬斯克林群島鏈中的其他島嶼用作跳板。目前尚不清楚這種遷徙是否藉助飛行。Cooper 指出:“羅德里格斯島的隔離狀態表明,至少孤鴿可能在 150 萬年前仍然能夠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