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一種有毒元素,是美國國內關於飲用水標準的行政爭論的焦點——也在其他國家受到調查。根據瑞士聯邦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所和河內科技大學的科學家稱,越南河內附近飲用水中的砷含量危險地高,對數百萬人構成健康威脅。他們的研究結果是首次公開發表的越南砷汙染調查,發表在7月1日出版的《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上。
科學家們在河內及其周邊地區,從68個私人管井(從地表以下30到120英尺處抽取水的井)中採集了水樣。他們還測試了為該市供水的8個水處理廠的水,以及從隨機選擇的家庭中採集的自來水。平均砷含量超過國家每升50微克標準的3倍以上,峰值高達每升3000微克。近一半的水樣中砷含量超過標準,在一個受影響特別嚴重的農村地區,平均砷含量為每升430微克。
報告的主要作者、環境化學家邁克爾·伯格說,這些旨在透過避開受汙染地表水來提供安全飲用水的水井,卻抽取到了受砷汙染的地下含水層。根據這項研究,研究人員尚未在越南公民身上檢測到慢性砷中毒的症狀。但研究人員表示,因飲用受汙染的水而導致的慢性砷中毒病例,通常在暴露5到10年後才會出現,且早期症狀難以診斷。由於第一批私人管井是七年前安裝的,科學家們“緊急建議”採取早期緩解措施以降低風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伯格說:“在農村地區,未經處理的地下水被直接作為飲用水消耗。” “因此,數百萬完全不知情的人民正面臨直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