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都嘗試邁向陽光

曾經籠罩在煤塵中的大同,剛剛舉辦了亞洲首屆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

中國大同——十年前,這座中國北部古都還籠罩在煤塵之中。現在,為了雄心勃勃地將自己重塑為太陽能城市,大同本週舉辦了亞洲首屆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這是一項由美國能源部組織的國際大學間競賽,旨在推廣創新的太陽能住宅設計。

一支亞洲隊伍,華南理工大學,在全球20支隊伍中脫穎而出,在為期兩週的比賽中,設計了一棟完全依靠太陽能執行的獨棟住宅,榮獲第二名。

在10個評判類別中,該大學和第一名得主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在其中七個類別中名列第一:建築、工程、太陽能應用、能量平衡、市場吸引力、家庭娛樂和電器。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獲得第三名。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對於大多數團隊來說,這不僅僅是一項學術練習。每個參賽作品都充當一個活生生的實驗室,以測試新的創新和產品。

例如,澳大利亞團隊設計了一個雙重系統,透過試驗其贊助商澳大利亞BlueScope Steel Ltd.提供的第二代多晶矽光伏面板,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太陽能發電效率。該產品尚未投放市場。

然而,中國團隊利用了華南理工大學所在地的廣東省南部隨處可見的廉價材料:竹子和甘蔗。其房屋的外部、內部和傢俱均採用竹子飾面。廢棄的甘蔗纖維被壓制成牆體保溫材料。

“這些都是正在嘗試的新想法,”美國能源部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創始人理查德·金說,他第六次與中國國家能源局、美國能源部在中國的對口單位以及北京大學共同組織了這項賽事。“這也是關於教育”——不僅是對參與者,也是對公眾而言。

出口產業迴歸本土
在為期10天的參觀期間,近20萬人湧入,其中大部分是這座140萬人口城市的當地居民。四分之一英里長的隊伍,許多人拿著防紫外線傘,蜿蜒在獲獎房屋周圍。

“受歡迎程度完全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北京大學工程學院太陽能中心主任、中國十項全能競賽負責人於平榮說。“起初,我們懷疑是否會有人來。”

當然,他們來見證他們的城市從國家煤炭之都(位於中國版的阿巴拉契亞山脈)轉型為計劃到2015年成為世界太陽能強國的首秀。香港上市公司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已在此地開始建設一個1吉瓦的太陽能發電場。大同擁有高達每年2800小時的日照,擁有與西部更成熟的太陽能發電場競爭的自然稟賦。

該市發言人白玉龍表示,“儘管這裡的太陽能開發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我們城市的交通基礎設施以及靠近北京(東距230英里)和海岸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優勢。”

直到去年,中國的太陽能產業主要用於出口,但美國和歐盟徵收的嚴厲關稅迫使該產業將目光投向服務國內市場(參見相關報道)。

擴大太陽能規模將對中國和世界都有利。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並且面臨嚴重的城市霧霾健康問題。儘管政策朝著太陽能方向發展,但太陽能實際上有多少併入國家電網仍然存在疑問。

“《可再生能源法》規定,所有由新能源產生的電力都必須併入電網,”著名經濟學家、前立法委員成思危在十項全能競賽開幕式上說。“毋庸置疑,這項規定尚未得到徹底執行。”

“綠色住宅”仍然昂貴
在十項全能競賽上,顯然一些當地企業家並沒有指望政府很快兌現承諾。他們向公眾推銷太陽能電動滑板車和賽格威,以推廣無碳通勤,尤其是在中國許多地區今年夏天全球變暖威脅異常真實的情況下。破紀錄的高溫已在華中和華南地區持續近一個月。

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說,綠色住宅可能仍然遙不可及。不少參觀者走出中國隊的房子,對其價格咋舌:200萬元人民幣(32.7萬美元)。

“這可能更適合中上階層,”當地居民王新民說。儘管大同仍然供應著全國三分之一的煤炭消耗量,但王新民表示,她家鄉的財富終將枯竭,公眾對太陽能的接受度勢必會上升。

如果說有什麼意義的話,那麼在中國舉辦的首屆十項全能競賽無疑在中國公眾意識中播下了國家太陽能未來的種子。

“這場比賽無疑提高了人們對零排放住宅可能性的認識,”評委之一、建築師劉曉都說。“公眾必須願意為之花錢。”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Climatewire。www.eenews.net,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