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從花團錦簇的牡丹,到樸實無華的雛菊,所有開花植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但這個類群究竟是如何以及何時起源的,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已知最早的開花植物化石可追溯到大約1.3億年前,但將它們與其他古代植物聯絡起來的過渡性化石仍然未知。事實上,查爾斯·達爾文字人將開花植物在化石記錄中的突然出現稱為“可憎之謎”。現在,在昨天舉行的美國化學學會年會上描述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這些植物的進化時間比其已知最早的化石代表出現的時間早了1.2億多年。
斯坦福大學地球化學家 J. Michael Moldowan 和他的同事研究了一種稱為齊墩果烷的化合物,許多開花植物會產生這種化合物作為防禦昆蟲和微生物入侵者的手段。然而,在其他種子植物(如松樹和銀杏)中卻沒有發現這種化合物。該團隊能夠從可追溯到二疊紀時期(數億年前)的油性岩石沉積物中提取齊墩果烷分子。具體來說,他們在含有已滅絕植物巨型葉植物的沉積物中發現了這種化合物,這使得這些植物成為已知最古老的產生齊墩果烷的種子植物。印第安納大學東南分校的團隊成員 David Winshop Taylor 總結說,因此,它們可能是開花植物最早的近親之一。
Taylor 補充說,考慮到另一項最新發現——來自中國的古代巨型葉植物化石,其葉子和莖與現代開花植物的相似——他們的發現具有更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