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想象一下你十二歲。想象一下放學回家,發現你姐姐毫無生氣地吊死在你家樓梯間的椽子上。菲比·普林斯的小妹妹不必想象這種情景,因為她親身經歷了。去年 1 月 14 日,她放學回到位於馬薩諸塞州南哈德利鎮的家,發現她的姐姐自縊身亡,原因是她遭受了同齡人極端且無情的欺凌。
從那時起,菲比·普林斯自殺事件受到了廣泛的媒體報道,並突然引發了關於欺凌後果的呼籲。是誰或什麼殺死了菲比·普林斯?是兇猛且持續不斷的欺凌,是目睹她的痛苦並視而不見的老師和管理人員的冷漠,還是她抑鬱症的結果?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知道這些問題的確切答案,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它們都促成了一個年輕女孩過早地離開人世。
考慮到欺凌現象的普遍性和潛在的破壞性,關於欺凌的心理學研究相對較少。但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犯罪學和刑事司法學院的兩名研究人員卡特·海伊和瑞安·梅爾德魯姆在《青少年與青春期雜誌》上發表的最新論文,為菲比·普林斯死亡事件的可能因素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見解。
這些新資料表明,網路欺凌與傳統的面對面欺凌形式一樣具有破壞性。
他們還認為,導致菲比·普林斯死亡的不僅僅是欺凌本身,而是欺凌的程度與她應對欺凌壓力的心理資源之間的相互作用。
從積極的方面來看,研究結果表明,青少年高度的自我控制和某種育兒方式(被稱為“權威型”)可能會減輕欺凌的危險影響。
海伊和梅爾德魯姆分析了 426 名平均年齡為 15 歲的青少年的調查問卷。他們詢問參與者多久考慮自殺或自殘一次,多久感到被欺凌一次,以及關於他們自己及其父母行為的問題。這項廣泛調查的目的是為了研究這樣一種觀點,即傷害受害者的可能不僅僅是欺凌,而是被欺凌的方式與個人的應對技巧以及他們在家庭中獲得的社會支援型別之間的相互作用。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檢查所有這些變數使研究人員能夠調查哪些因素或因素組合最有可能使青少年處於危險之中。
一點背景介紹
當我們想到欺凌者時,我們通常會想象一個身材高大、笨拙、遲鈍的傢伙,肩膀上扛著一塊木頭,在學校操場上丟擲陳腐的侮辱和偶爾的推搡。我們都被教導要走開,提醒自己“棍棒和石頭可能會打斷我的骨頭,但言語永遠不會傷害我。”
但是,如果欺凌者是一名優等生,一個受到同齡人崇拜和老師青睞的漂亮女孩呢?如果她有幾個朋友和她一起決定誰將成為被排斥者,並充當全校的替罪羊呢?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被培養來應對這類欺凌者。這些欺凌者是陰險而聰明的。他們透過微妙、間接的敵意形式來製造破壞,試圖透過排斥、惡狠狠的目光、流言蜚語來傷害他人。
這種欺凌在心理學研究中被稱為“關係攻擊”。阻止一個在眾目睽睽之下身體攻擊同齡人的欺凌者很容易,但教師和家長如何監控和阻止“惡狠狠的目光”或竊竊私語的流言蜚語呢?這種型別的欺凌在青少年群體中最常見也就不足為奇了。小團體成員資格是這種行為的完美滋生地。
過去,被欺凌的青少年可以從知道上學日終將結束中尋求安慰,並且可以在與朋友和家人共度時光中找到避風港。但在當今時代,網際網路上的社交網站使得一天 24 小時、一週 7 天欺凌某人成為可能。這被稱為“網路欺凌”,它可能是菲比·普林斯以及其他像她一樣在網上被嘲弄或折磨後受到傷害或自殺的人的臨界點。再加上網際網路提供的額外匿名性,以及青少年對有多少人可能會看到關於他們的文字的瞭解(目前 Facebook 使用者超過 5 億),你就得到了一個全新水平的欺凌的配方。
現在是更好的訊息。海伊和梅爾德魯姆試圖確定為什麼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欺凌的影響。他們發現,“權威型父母”(那些向孩子提供溫暖和支援,同時保持權威並保持溝通渠道暢通的父母)可以發揮作用。
權威型育兒方式與許多積極的心理社會結果有關。權威型父母是優秀的傾聽者。當他們的孩子遇到壓力時,他們能夠提供安慰和指導,並幫助他們形成適當的反應。權威型父母的青少年感到受到父母的尊重,反過來也尊重對他們設定的限制。他們的父母參與到他們的生活中,以至於他們知道他們的朋友是誰以及他們在哪裡閒逛,但又不會過度捲入青少年的生活。在這項研究的參與者中,這種育兒方式顯著降低了欺凌的負面影響。
另一個被發現可以減輕欺凌影響的變數是個人的自我控制能力。那些在自我控制措施方面得分較高的青少年能夠運用認知應對機制來調節對壓力的情緒反應。此外,這些青少年通常被發現衝動性較低,並且更有可能在採取行動之前花時間思考他們對壓力的反應。這種策略一直與更親社會、建設性和適應性更強的壓力反應相關。毫不奇怪,由此可以推斷出,研究人員發現自我控制改善了個人對欺凌受害的回應。
我自己的實驗室最近發現,報告被欺凌發生率較低的青少年在執行情緒識別任務時,前額葉皮層的活動也更高,其中不認識的同齡人是目標面孔。前額葉皮層是眾所周知的“大腦執行官”,負責推理、決策和行為調節。我們認為,前額葉皮層中增加的活動使一些青少年能夠發揮更大的自我控制能力,並幫助他們在同齡人面前調節情緒和行為
海伊和梅爾德魯姆的研究為當今欺凌目標的困境增加了一個重要的維度。網際網路使青少年(和其他人)能夠每時每刻進行交流,對於像菲比·普林斯這樣的女孩來說,這創造了一個無法理性地逃脫同齡人折磨的世界。雖然額外的應對技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菲比,但期望一個十四歲的女孩能夠承受一群在社會上有權勢的同齡人持續不斷的欺凌是不合理的。責怪菲比的同齡人導致她的死亡很容易,但這也不是一個完整的解釋。作為成年人,我們有責任為所有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安全和指導,無論他們是欺凌者還是受害者。這意味著我們也有責任“加強我們的遊戲”,以便更好地瞭解我們生活中年輕人如何在網上度過他們的時間以及在哪裡度過。這最終可能關係到生死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