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現棄煤並非易事

為了改善空氣質量,中國政府一直在探索替代資源,但尚未擴大規模,煤炭生產仍在快速增長

在避免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和同時減少排放的政策拉鋸戰中,中國政府可能仍會避免在兩者之間做出明確選擇。

資料有助於說明情況。國務院(中國內閣)的一份通告顯示,到2015年,將投資超過3700億美元,透過減少3億噸標準煤的使用來減少汙染。

另一連串數字正在削弱這3700億美元國家支出的影響。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組織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未來三年,中國政府將新建16座燃煤電廠,主要位於該國西部地區。到2015年,該國計劃將年煤炭產量增加22億噸。

事實上,中國“十二五”規劃(2011年至2015年)期間將開發的煤炭生產中心總數,高於上一個五年規劃(2006年至2010年)期間的13個排放源的建設數量。

為了連線全國,鐵路是必需的。運輸煤炭是一項利潤豐厚的業務,加上需求旺盛,促使省級政府和公司建設資本密集型基礎設施。

“投資基礎設施是提振經濟最安全的方式,”華盛頓特區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高階研究員塗建軍表示,他在該研究院領導中國能源與氣候專案。“煤炭運輸佔貨運業務總量的50%以上。”

建設更多鐵路
中國最大的國有煤炭生產商之一神華集團將投資約16億美元,在內蒙古開發六條煤炭鐵路運輸線。據報道,其他煤炭生產商,如中煤集團和陝煤集團,今年也在內蒙古西部地區鋪設更多鐵軌。

其他加入進來的省級政府包括西南地區的新疆自治區。一個市政府官方網站透露,僅今年一年,新疆政府就計劃投入高達20億美元用於鐵路建設。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交通廳副廳長王永軒表示,新疆政府的目標是到2015年向內地東部地區出口5000萬噸煤炭。這幾乎是2010年的七倍。

過去,位於北方的山西省生產了中國煤炭總量的25%。由於其資源正在枯竭,近年來內蒙古的產量已超過這個曾經是關鍵的煤炭開採中心。同樣,中國政府在新疆發現了豐富的煤炭儲量。

綠色和平組織北京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孫慶偉表示:“中國政府以前沒有開發西部地區的煤炭資源,因為消費主要集中在[較富裕的]東部沿海地區,而且運輸成本很高。現在,東部的煤炭資源已經枯竭,政府不得不考慮擴大供應的方式。”

可再生能源目標縮水
自2000年初中國開始籌備奧運會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在探索替代資源,以確保該國的空氣質量達到國際標準。

然而,探索替代能源選項的坎坷道路表明,從煤炭到其他能源的激進轉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事實上,在過去四年中,用於組裝太陽能電池板的光伏元件和風力渦輪機的生產能力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增長。但只有約5%的產品在國內使用,其餘的出口到歐洲和美國。

塗建軍表示:“中國確實在發展替代能源。但[國內]供應規模尚未形成。”

中國可再生能源的擴張是一個經典的雞和蛋問題。有人會說,供應範圍不夠大,無法創造需求,而另一些人則會認為,國內目前的需求極小,無法吸引供應商更多地關注國內市場。

中國政府在“十一五”規劃期間吸取了教訓,當時為可再生能源設定了一個相對雄心勃勃的目標:佔總消費量的10%。結果表明,可再生能源的實際份額為7.9%。

因此,中國國家能源局悄然降低了2011年至2015年後續期間的目標。官方資料顯示,新能源的目標是佔總消費量的9.5%。

在空氣淨化工作迫在眉睫之際,中國對頁岩氣(一種天然氣)在“十二五”期間抱有很高的期望,儘管在實現美國設定的步伐方面,中國還有15到20年的路要走。

然而,中國政府尚未確定總儲量的官方數字。其他棘手的問題,如採礦權、地下水汙染、技術標準、管道建設和化學品使用,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解決。

考慮到頁岩氣使用方面的不確定性,中國政府將希望寄託在有爭議的核能上。國家報紙《中國日報》去年3月的一篇報道稱,政府原本計劃批准建設10個核電專案,這將使到2015年的裝機容量提高到約43吉瓦。

但日本去年發生9級地震後的核危機令政策制定者感到擔憂。全球諮詢公司畢馬威在其評論中援引行業專家的說法稱,即使中國政府將恢復批准此類投資,核電專案的發展速度也將放緩。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www.eenews.net, 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