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批評將大堡礁列為“瀕危”的提議,理由站不住腳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正面臨汙染和氣候變化的壓力

Aerial view of heart-shaped coral reef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大堡礁心形礁的空中景觀。

以下文章經許可轉載自 The Conversation,這是一個報道最新研究的線上出版物。

如果您錯過了,上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公佈了其將大堡礁列為“瀕危”的 決定草案 —— 這一決定似乎令 澳大利亞政府感到震驚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昨天《澳大利亞人報》發表的 評論文章 中,環境部長蘇珊·雷承認氣候變化是對大堡礁的最大威脅,並且它“經歷了艱難的幾年”。

然而,她也暗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 瀕危決定草案 令人驚訝,並且是出於政治動機。 這兩種說法都不可信。

那麼,讓我們看看澳大利亞迄今為止的反應,以及為什麼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草案的批評站不住腳。

氣候變化的典型代表

世界遺產地的瀕危名錄承認了使其具有國際意義的“突出普遍價值”的下降。 它敲響了警鐘,以查明衰退的根本原因,並觸發更強有力的干預措施以防止進一步破壞。

雷預見到擬議的瀕危名錄會對珊瑚礁旅遊業產生負面影響。 然而,來自加拉帕戈斯群島、貝里斯堡礁或大沼澤地國家公園(均為世界遺產地和旅遊熱點)的證據表明,瀕危名錄對遊客數量沒有產生任何 可辨別的影響

大多數遊客,無論是國際遊客還是國內遊客,都已經非常清楚大堡礁面臨的壓力,但他們仍然渴望看到它。 從 2015 年到 2018 年,每年有超過 200 萬遊客透過旅遊運營商參觀珊瑚礁。 2020 年期間,新冠疫情導致遊客人數大幅 下降 ,因此這段時期對旅遊業來說尤其困難。

雷還聲稱,澳大利亞和珊瑚礁不應該成為氣候變化危害的典型代表。 但為什麼不能呢? 大堡礁是人為氣候變化不作為的代價最明顯的例子之一。

大堡礁於 1981 年 被列為世界遺產地。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澳大利亞一絲不苟地記錄了其持續惡化的情況。

根據澳大利亞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期提交的報告,珊瑚礁突出普遍價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農業徑流造成的汙染,現在已被 氣候變化帶來的熱應激 所超越。

1998 年、2002 年、2016 年、2017 年和 2020 年的極端夏季高溫降低了珊瑚覆蓋率,改變了物種的組合,並在未來幾十年內改變了珊瑚礁的生物多樣性和其他世界遺產屬性。

除非全球變暖很快得到穩定,否則珊瑚礁將變得 面目全非。 事實上,在 2019 年,澳大利亞最新的五年期大堡礁 展望報告 將珊瑚礁的未來預測為“非常糟糕”。

澳大利亞做得足夠嗎?

雷還暗示澳大利亞正在盡一切努力保護珊瑚礁——但真的是這樣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當然不這麼認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 決定草案 將在下個月由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其中指出,過去五年為減少近岸汙染而採取的干預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不足”。

在降低水汙染水平方面取得了一些積極成就。 但是,聯邦政府和昆士蘭州政府聯合釋出的 2017-2018 年和 2019 年珊瑚礁 水質報告卡 清楚地記錄了在實現許多 水質目標 方面的進展緩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澳大利亞在減少排放方面的進展不佳是另一個需要大幅改進的領域,以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以及澳大利亞在《世界遺產公約》下的責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要求澳大利亞與其合作制定糾正措施,並確保修訂後的 2050 年珊瑚礁計劃 —— 保護珊瑚礁至 2050 年的總體框架 —— 解決這些威脅。

瀕危名錄是向所有國家發出共同努力從人為造成的升溫中拯救珊瑚礁的呼籲。 因此,澳大利亞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間正在進行的合作可以使大堡礁從 瀕危名錄 中移除。

澳大利亞突然被單獨挑出來了嗎?

雷寫道,大堡礁突然且出乎意料地被“單獨挑出來”列入瀕危名錄,她認為這暗示“澳大利亞可以單槍匹馬地改變全世界的排放軌跡”。

然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澳大利亞之間關於大堡礁保護的對話由來已久。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提出瀕危建議時承認,“澳大利亞本身無法應對氣候變化的威脅”。 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似乎確實對澳大利亞在減排方面的記錄表示擔憂。

例如,在 2011 年 ,世界遺產委員會對批准在大堡礁世界遺產地邊界內的柯蒂斯島上建設液化天然氣設施表示“極度關切”。 一年後 ,它要求澳大利亞確保不允許沿海開發影響該遺產地的突出普遍價值。

在 2012 年2013 年 和 2014 年 ,在世界遺產委員會年會之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可能將大堡礁列入瀕危名錄。

值得注意的是,在 2017 年,世界遺產委員會強調了締約國(遵守世界遺產公約的國家,如澳大利亞)最雄心勃勃地執行《巴黎協定》的重要性。 這是降低氣候變化對世界遺產地風險和 影響 的重要途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所有締約國根據《巴黎協定》,“根據其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的能力”就氣候變化採取行動。

那麼,澳大利亞的責任是什麼?

雷的指出是正確的,即所有 29 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珊瑚礁 ,分散在整個熱帶地區,都極易受到人為氣候變化的影響。

然而,澳大利亞負責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統,並且比其他不那麼富裕的國家擁有更高的溫室氣體減排能力。

但是,澳大利亞在保護生態系統和人民免受氣候變化影響方面的記錄相對較差。 儘管負責 20 個世界遺產地 ,但我們的人均排放率 是世界上最高的之一

聯邦政府繼續吹捧以化石燃料為動力的 天然氣主導的新冠疫情後經濟復甦,併為新的煤礦提供 持續補貼。 這種對煤炭和化石天然氣的支援與澳大利亞對《世界遺產公約》的承諾不符。

拒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基於科學的評估進一步損害了澳大利亞作為應對氣候變化落後者的聲譽。 當然,澳大利亞可以做得更好。

本文最初發表於 The Conversation。 閱讀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