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NASA |
新的研究表明,超大質量黑洞,就像它們較小的恆星對應物一樣,具有旋轉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旋轉黑洞與其周圍磁場之間的相互作用構成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額外能量來源。一份詳細介紹這些發現的新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蒂賓根大學的約恩·維爾姆斯和他的同事利用歐洲航天局的XMM-牛頓衛星,研究了來自超大質量黑洞MCG-6-30-15的輻射,該黑洞距離地球超過1億光年。具體來說,他們研究了來自事件視界(黑洞的理論邊界)的鐵氣體的X射線光譜。研究人員表示,氣體的能量輸出過高,無法僅用引力來解釋。“磁場線就像一系列電纜狀的細絲,被強烈的引力纏繞和收緊在黑洞周圍,”維爾姆斯解釋說。“我們的結果表明,來自連線到磁場線的氣體的X射線輻射比我們預期的要強得多,而且離黑洞也近得多。”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除了提供旋轉超大質量黑洞的第一個例子外,這項新發現可能代表了對25多年前提出的理論的第一個觀測證據。Blandford-Znajek理論假設磁場可以充當剎車,減緩旋轉黑洞的速度——在這種情況下,從黑洞損失的能量必須轉移到周圍區域。在MCG-6-30-15中,能量移動到吸積盤的內邊緣,吸積盤是一個圍繞黑洞旋轉並最終落回黑洞的星際物質環。黑洞中的能量數量是驚人的,它由源源不斷的氣體雲和吸入的恆星提供。科羅拉多大學的合著者米切爾·貝格爾曼報告說,“釋放儲存在MCG-6-30-15中的所有能量大約需要十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