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編者注:在五月中旬,《大眾科學》將公佈今年大眾科學 10的獲獎者。每週一,我們將介紹一位之前的《大眾科學》50強獲獎者。
《大眾科學》50強年度 2006
因以下成就而獲認可: 她在自組裝病毒在電子奈米技術應用方面的工作。安吉拉·貝爾徹是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以及生物工程學教授,她受到鮑魚如何控制碳酸鈣來製造堅硬外殼的啟發。她首先誘導一種微小的病毒(M13噬菌體)進化,使其能夠自組裝並在自身表面塗上半導體碎片。結果是一種充滿奈米線的電極,它正在成為生物電池。
她的工作進展如何: 但電極——陽極——只是戰鬥的一半。“然後我們專注於電池的另一半,即陰極,”她說。貝爾徹和她的團隊此後開發了幾種不同的材料來製造電池元件。2008年,貝爾徹和她的團隊開發了完整的微型電池,可以印在表面上。
她現在在做什麼: 貝爾徹仍然在病毒電池工作上努力。“以前,我們展示了概念驗證,”她說,“現在我們展示的材料效能非常好。”她和她的團隊正在擴充套件到新的領域,開發改性蛋白質和酶來控制奈米級材料,用於太陽能、燃料電池、醫學、催化,甚至碳捕獲和儲存。
挑戰依然存在——例如如何在足夠大的規模上覆制這項技術,以用於為電動汽車等供電。不過,她說:“如果我們不認為這是可能的,我們就不會走這條路。我們喜歡解決非常困難但並非不可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