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每年春天,在經歷了幾個黑暗的冬季之後,太陽開始在北極升起。大約在同一時間,當地地表臭氧開始下降。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懷疑兩種化學元素——溴和氯——引發了這種臭氧破壞,但這些化學物質的來源仍然未知。現在,週五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新研究表明,它們可能來自海鹽。因此,這些發現表明,太陽、海鹽和雪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正在自然地消耗北極近地表臭氧。
科學家們在 1986 年首次注意到極地日出與北極臭氧去除之間的聯絡。從那時起,他們發現許多化學物質潛伏在雪中,但與陽光反應形成汙染物,能夠影響大氣層的組成。為了研究溴和氯如何影響這個方程式,普渡大學的 Paul Shepson 和他的同事去年去了北極,測量極地日出期間雪中這些元素的含量。他們發現,在三月中旬,隨著太陽在北極升起,雪中溴和氯的含量開始下降。然而,它們在空氣中的含量卻增加了。事實證明,海鹽是北極溴的唯一來源。“由於地球表面四分之三被海洋覆蓋,”Shepson 指出,“我們發現了一個我們需要更好地理解的過程,以便我們能夠模擬大氣中的臭氧。”
儘管它適用於自然發生的過程,但新的研究表明,城市地區雪和鹽的結合也可能影響大氣。“我們在北極觀察到的成分有時在冬季月份以高濃度存在於城市地區的街道上,”Shepson 觀察到。“我不想做出預測,但在城市、道路撒鹽的環境中可能會發生各種我們需要理解的化學相互作用。”